Page 119 - Christie's IMPORTANT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may 28 2021 hk
P. 119
宋 剔犀寶相花紋漆盤
蘇玫瑰
國際亞洲藝術部學術總監
此例珍罕宋代剔犀漆盤品相完美,是一個日本家族的傳世之寶。江戶時代 ( 公元 1603
至 1867 年 ),大阪一家清酒廠老板購入此盤,代代相傳至現任藏家手中。在宋代近似
例中,此乃圭臬之作,其技法在日本又名「屈輪」,以寶劍圓柄來形容漆層圖案。此
類漆藝在中國名「剔犀」,而英文的說法是「carved layered lacquer」,即「疊彩雕漆」。
剔犀工藝是用各色漆料交替髹塗,再用側刀剔成 U 形或 V 形線條,刀鋒過處各色漆
層一目了然。本拍品髹褐、朱、赭三色漆料,表層的褐漆光潤肥腴。
剔犀技法可見於零星幾件漢至三國時期 ( 公元前 206 至公元 280 年 ) 的漆器,其中一
例小巧的剔犀漆盒為上海博物館珍藏,圖見《中國歷代漆器藝術》頁 82-3 編號 44 ( 上
海:2018)。然而,這類工藝卓絕的卷草紋漆器,卻是盛極一時的宋代菁英階層奢侈品
之一。出土宋代雕漆實例少之又少,但早於 1957 年曾有一例見於著錄,圖見《文物》
1957 年第 7 期頁 56-7 所載史樹青撰寫的 < 漆林識小錄 >。可惜的是,《文物》1957
年發表的報告中,僅收錄了器頂的紋樣拓片,其重要意義有二:首先,器底銘「政和
年製」( 公元 1111 至 1118 年 );其次,蓋內刻篆書款「宮寶」,可見早於公元十二世
紀初,已有為北宋宮室特製的雕漆之作。
上一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江蘇、福建、山西境內,若干南宋與金代遺址亦曾出土
一批剔犀器物。1986 年,福建省福州市茶園山南宋古墓出土了兩個多層漆盒,圖見
《中國美術全集:中國漆器全集 ( 第 4 卷 )》之「三國至元」編號 120 及 121 ( 福州:
1998)。兩者表層均髹朱漆:一例有三層,飾棱邊 ( 編號 121);其二為八方四層 ( 編號
120)。後者為墓葬文物,斷代為端平二年 ( 公元 1235 年 )。1992 年,福建省福州市閩
清縣南宋古墓出土的一批剔犀器物,其風格與本拍品更為接近,其中有一例小圓盒,
以及一個器型較大的漆盒殘片,詳見前述著作編號 122 及 123。江蘇省南宋古墓文物
中也有剔犀作品,例如 1991 年出土的鏡箱及一例覆缽狀圓盒,此外還有一個扇柄,
詳見前述著作編號 124、129 及 130。但論及風格與工藝造詣,與本拍品最接近的剔犀
出土文物,應是山西大同金代古墓的剔犀長方套盒,圖見前述《中國歷代漆器藝術》
頁 90-1 編號 49。
前述長方漆盒跟本漆盤一樣,刀工峻深圓轉,突顯了各色漆層紋理之豐富,而且兩者
表層的黑漆均輕薄腴潤,紋飾在襯托之下益發婉約流暢。有意思的是,在洛陽 ( 北宋
西京及文化名城 ) 出土的一處北宋官府衙署花園遺址,其花徑的模製方磚所示的卷草
紋也與本拍品如出一轍,詳見《中國十年百大考古新發現》頁 745 ( 北京:2002)。
觀乎海外收藏的宋代剔犀器物,紋飾之細膩工緻能企及本拍品者包括:名古屋的德川
美術館藏圓盒連盤及長方盤,兩者均曾亮相東京根津美術館2004年舉行的《宋元の美:
伝來の漆器を中心に》展覽 ( 編號 45 及 51),同場展出的尚有一例大小與本拍品相若
的漆盤 ( 編號 50)。提得一提的是,根津美術館展覽中尚有一件大小相近的南宋剔犀漆
盤 ( 展品編號 58),而東京國立博物館 1977 年舉行的《特別展:東洋の漆工芸》展覽
中,也有三例形制、大小近似本漆盤的作品,詳見圖錄編號 31、32 及 38。據此看來,
此類形制和器型的漆器在日本地位崇高,它們或被視為茶道用具,故保存至今仍品相
完好。本漆盤的雕工之精與品相之佳,在這批世襲代傳的珍罕漆器中,仍屬不可多得
的典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