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2019 September 12th Christie's New York Chiense Art Chicago Art Institute
P. 15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Michigan Avenue Entrance, 1983. Photography ©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密西根大道入口,1983年。圖片提供: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浴火鳳凰:一批珍藏的誕生                                    在世博會的推動下,芝加哥如日中天、生機勃勃的形象益發深
                                                                  入民心,在此設立一家世界級的文化機構可謂恰如其分。對於
                                                                  熱心公益的慈善家與鑑藏家來說,AIC成了匯聚其藝術珍藏的集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創建於1879年,與發生芝加哥大火的年份相
                                                                  大成者,全靠這些慷慨捐助的人士與家族,AIC館藏至今仍在不
                  去不遠。它身兼博物館和藝術學院的雙重角色,充份體現了城
                                                                  斷地充實完善。該館首次展出的重量級亞洲藝術作品,是商人
                  市重創之後仍能浴火重生、奮發圖強的公民理念。然而,創建
                                                                  白珂倫 (Clarence Buckingham) 借出的日本版畫及其他珍藏。白
                  一批重量級館藏背後的實質動力,應來自1893年舉行的哥倫布
                                                                  氏於1913年辭世,其妹白凱特 (Kate Sturges Buckingham) 將其藏
                  世界博覽會,亦即聞名遐邇的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世博會建築
                                                                  品借予AIC,最終更悉數捐出。她還用其兄名義設立基金,使白
                  群宏偉壯觀,它不僅為AIC提供了位於密芝根大道與亞當斯街交
                                                                  珂倫珍藏得以擴充至一萬六千多件。
                  界的永久館址,更催生了城市集體意識中的求知慾與好奇心。
                  對於蜂擁至世博會藝術館的數千萬芝加哥市民和遊客而言,在
                  觀賞日本等地的繪畫、陶瓷、版畫及織繡品之際,亞洲變成了                     在AIC的中國藝術品收藏史上,白凱特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真實可感的世界,而天涯海角瞬間亦化作咫尺之遙。                         她出身於芝加哥的名門望族,後人戲稱之為「芝加哥最可敬的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珍藏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13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