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Tianminlou Hong Kong Sotheby's April 3 2019
P. 110

蒜頭瓶器形優雅,長頸垂肩,近口沿處圓鼓如蒜形,屬歷                     此款青花蒜頭瓶初見於雍正朝,如一例1978年11月29日售
           代官瓷造形中特為突出者,盛行於明、清二代。清代御窰                     於香港蘇富比,編號234,並盛行至清末,比較一件嘉慶
           所造瓷瓶多為陳設器或花器,蒜頭瓶口斂,適合插飾單枝                     朝作例,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
           花卉,或繁果枝條,正如同瓶身所繪折枝花果。紋飾以青                     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  (下)》  ,香港,2000  年,圖版
           花點染鉤描,積料處色深濃豔,仿傚早明青花瓷著名之鐵                     145;還有一件關善明珍藏道光作例,展出於《關氏所藏
           斑效果。                                          晚清官窰瓷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1983年,
                                                         編號1。
           乾隆帝命景德鎮御窰燒造仿明瓷之器,此類蒜頭瓶雖無
           形、飾完全吻合之明初先例,永樂官瓷已可見類同折枝紋                     蒜頭瓶亦有施單色釉者,如青釉、茶葉末釉、礬紅、月白
           飾,多為六組或八組,尺寸相異,見《中國陶瓷全集》,                     等,一件乾隆窰仿汝釉蒜頭瓶,2013年10月8日售於香港蘇
           卷12,上海,1999-2000年,圖版12,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永              富比,編號3120。
           樂梅瓶。此時,折枝花果紋多見於瓶器,鮮有盌例,其一
           2015年10月7日售於香港蘇富比,編號3606。                     博物館藏類同乾隆青花蒜頭瓶: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錄
                                                         於《故宮藏瓷》,香港,1968年,圖版5a、5b、5c;北京首
           永樂以降,折枝花果仍為官瓷常見紋飾,象徵長壽多子,                     都博物館藏品,載於《中國陶瓷全集》,卷15:清(下)
           然多飾於瓷盌,如一件宣德窰笠式盌,刊於康蕊君,《玫                     ,上海,1999年,編號8,以及南京博物院藏品,刊於《
           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年,卷2,編號671,直到清                 中國清代官窰瓷器》,上海,2003年,頁211。香港蘇富比
           代,方見折枝花果紋復作於瓶器。                               1986年11月19日曾售出相類作例,編號225,另一例售於紐
                                                         約蘇富比,2006年3月30日,編號314。
           瓶口蒜頭造形雖來源未明,此器形應取材高古青銅壺,
           其壺口亦為類同蒜頭形,見蘇芳淑,《Ea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卷3,紐
           約,1995年,編號52,斷代東周,戰國晚期,公元前四至
           三世紀,圈足微撇,頸較長,器腹更圓短。以此為礎,明
           代蒜頭瓶造形更為近似青銅雛本,然清代器形越顯優雅,
           迎合當朝美感。




















































           108      SOTHEBY ’S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