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2019 October Fine Chinese Paintings Hong Kong
P. 71
2766 黃君璧寫江畔帆影、謝稚柳寫工筆紅荷、傅抱石寫羲之愛鵝,遣興寄
意,皆見用心。冊中具徐悲鴻繪馬一幀,以奔馬四蹄凌空疾馳,寓凌
VARIOUS ARTISTS 厲激揚之志,方寸間見筆墨淋漓,繪畢,復為冊頁題簽「文治光華」,
亦寄褒揚之意。徐氏亟看重呂斯百,除托付中央大學藝術系教務,奔
VARIOUS SUBJECTS 走南北時,家中之事多倩呂氏伉儷代勞,故寫本幅贈馬氏,除砥礪互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ink on paper, album of six leaves 勉,不毋答謝之意。冊中又以常沙娜一開,屬早歲摹繪之敦煌壁畫,
artists include Huang Junbi, Wu Jinheng, Xie Zhiliu, Fu Baoshi, Xu Beihong, 殊為難得。該幀上款稱「寄媽」,蓋呂氏伉儷於留法時期已與常家關係
Chang Shana, all signed, dated 1943 and 1948, and with one to two seals of 密切,自幼對常沙娜疼愛有加,「沙娜」一名,亦二人建議取法國里昂
each artist 之河「La Saone」譯音命名。該幀署年一九四八年八月十八日,時常沙
each 16.5 by 19.8 cm. 6½ by 7¾ in. (6) 娜方十七歲,正與父親常書鴻借居南京之呂宅,籌備四日後開幕之「敦
煌藝術展」,因將於展後赴美留學,遂寫本幅贈「寄媽」誌念。
HK$ 180,000-250,000
冊中各開未按時序編排,似為馬氏於不同場合出示倩親友留畫為念。
see illustration of five leaves
其中傅抱石一開,或乘興寫就,未及攜帶印章,遂手繪二印補空,此
偶見於傅氏四十年代重慶時期繪製之冊頁小幅上,多為摯交留下筆墨
徐悲鴻、傅抱石、謝稚柳等 文治光華冊 鴻爪,足堪一記。
設色、水墨紙本 六開冊 一九四三、四八年作
徐悲鴻署簽 2767
簽書:文治光華。 PU RU (1896-1963)
款識: CALLIGRAPHY IN XINGSHU
〈黃君璧〉 光璇嫂夫人清賞。癸未。君璧。 ink on paper, framed
〈吳敬恆〉 衡岳承泰華(夏岣嶁碑) signed XINYU, dated 1934, and with three seals of the artist
大賓羞魚鳥(殷甲骨文) 31.7 by 125.5 cm. 12½ by 49⅜ in.
德配我有周(周毛公鼎文)
古史著壹德(秦繹山石刻) HK$ 120,000-180,000
集夏商周秦篆文。光璇賢甥清覽。姨夫敬恆。
〈謝稚柳〉 光璇夫人雅賞。謝稚柳。 溥儒 行書〈送蒼虬侍郎出關〉
〈傅抱石〉 光璇夫人疋正。癸未歲莫。傅抱石漫塗。
〈徐悲鴻〉 光璇夫人雅令。悲鴻。癸未。 水墨紙本 鏡框 一九三四年作
〈常沙娜〉 寄媽留念。寄女沙娜敬繪。卅七年八.十八。
款識:
鈐印:〈黃〉 「黃氏」、「君璧」。 雪滿秦城路,風生易水波;此行思贈策,彈鋏莫空歌。趙客輕毛遂,
〈吳〉 「吳敬恆印」。 荊人失卞和;寄詩應不達,奇計近如何。
〈謝〉 「謝」。 臣甫心悲杜宇前,卜居無處問筵篿;滄溟臥聽魚龍夜,邊塞孤征鳥鼠
〈傅〉 「印」(手繪印)、「癸未」(手繪印)。 天。射策曾經元鼎日,去官忽際永嘉年;白頭庾信仍蕭瑟,流涕逢人
〈常〉 「常沙娜印」。 說北遷。
上款:「光璇」即馬光璇(1914-1996),江蘇無錫人,呂斯百夫人,著 甲戌秋日近作。心畬。
名法語教授。幼赴歐,先後就學於法國、比利時、英國,一九三五年 鈐印:「溥儒」、「心畬」、「夢輕難記」。
回國,兩年後與留法同學呂斯百結縭,證婚人即舅父吳稚暉。她先後
於重慶國立藝專、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教授法語,並為留法學生組織 註:一九三二年,日寇扶植偽「滿州國」於長春,前朝皇親貴胄、遺老
及中國國際婦女會成員,積極推動留學生及婦女權益。 遺少,不少絡繹關外,委身投效,溥心畬卻視此為「作嬪異門,為鬼他
族」,毅然拒絕北上。
註:本冊集馬光璇藝林仝好及親友共六家之作,各取擅繪之題材寫於
小冊,其中具署年者,多集中於一九四三年。是時,戰火未息,中央 本幅耑書〈送蒼虬侍郎出關〉,乃溥氏是年為遜清遺臣陳曾壽所賦。二
大學及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仍遷移陪都,馬光璇任國立藝專法語系副教 人素為友好,卻在投效偽滿政府問題上,彼此見解不同,臨別賦詩,
授,夫呂斯百則掌中央大學藝術系,與黃君璧、謝稚柳、傅抱石皆往 字句中流露對友人前景之擔憂與無奈。復錄七律一首,述亡朝換代,
來密切,蓋三人與馬氏共事於國立藝專,亦為中央大學藝術系國畫課 遺臣飄零無根之悲,毋乃舊王孫自況,其庾信北遷之典故,似指涉陳
山水科、工筆科或中國美術史教授。出此淵源,三人皆精繪報之, 蒼虬北上出關之事。本幅書於一九三四年,是年溥儀登基為「皇帝」,
心畬先生合書兩首,感慨可謂深矣!
2767
FINE CHINESE PAINTINGS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