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Christie's, materpieces of Buddhist Art December 2, 2015 HK
P. 117

這三幅唐卡工精料絕、保存完好,其刺繡的風格和水平均呈現了                 fig. A
典型的明初宮廷作坊特色。唐卡描寫的是藥師佛五十一尊壇城                  A highly important Imperial embroidered silk thangka, Yongle period (1402-1424)
(曼荼羅)中的三位神祇,曼荼羅是藏傳佛教核心宇宙觀的視覺
呈現,這三幅唐卡原來應是與同一系列的作品共同展示。藥師佛                 (圖A) 永樂御製紅閻摩敵剌繡唐卡
壇城最初是以一系列造像或唐卡的形式從西藏或尼泊爾傳入,但
在元代和明初,中國工匠開始用珍貴的絲線與金線加以仿造。時
至公元十四、十五世紀,西藏與中國朝廷之間的交流空前頻繁,
而這類富麗奢華的珍品,很可能是當時賞賜西藏佛門重地之物。

自唐代(公元618至907年)以降,漢藏兩地一直通商朝貢不斷,
但至公元十三世紀,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軍隊大有進佔山國之
勢,至此西藏和中土的命運更是休戚與共。為免向異族稱臣,藏
人派薩迦.班智達出使蒙古,與可汗展開和談。後來,他的侄兒
八思巴(公元1235至1280年)繼承其衣缽,並獲蒙古封為藏區
政教之主,元代開國君主忽必烈汗亦尊之為帝師。在八思巴的推
動之下,藏傳佛教機構與元代朝廷在一系列的宗教贊助活動中,
建立了密不可分的紐帶。八思巴對中國佛教藝術貢獻最鉅者,也
許便是邀請尼泊爾青年藝術大師阿尼哥赴京,並出任宮中匠人總
管。阿尼哥為北京的元代政權引入當時在西藏大行其道的尼泊爾
當代佛教藝術風格,此舉對其後數百年的發展影響至深。

明代(公元1368至1644年)滅元之後,初期的統治者想方設法維
繫藏漢之間的特殊關係。永樂帝(公元1402至1424年在位)甚至
盛邀西藏高僧來到南京和北京,期間賜予各式珍罕的宗教禮物。
在所賜之物中,有一批工藝精湛的織繡品,它們用絲與金線重現
了具尼泊爾風格的正統宗教繪畫,其中一例便是2014年11月26日
香港佳士得拍出的永樂御製紅閻摩敵刺繡唐卡(圖1)。由於這類
作品造價不菲且製作耗時,所以佛教織繡品的地位和珍罕程度,
皆非原來的畫作所能企及。

為了切合其宗教用途,這些織繡品必須恪守藏傳佛教複雜的造像
規範,而藏傳佛教神祇多達數百名,其外觀亦各具特色。中國工
匠為了遵從這些嚴格的規定,很可能曾參照造像方面的典籍,亦
即藏文大藏經的甘珠爾部。永樂帝曾諭令刊行甘珠爾經,並於
1410年完工,其參照文本為西藏著名的納塘印經院於公元十四世
紀印行的木刻版。永樂版甘珠爾經有一部份傳至清代(公元1644
至1911年),康熙帝於公元十七世紀末命人將之納入當時的一套甘
珠爾經,所以方能保存至今。本拍品的作者極可能也曾參考永樂
版甘珠爾經:因為除了其神祇形象完全符合風格典範,更重要的
是,構圖中段的如意雲頭拱門兩側的寶瓶僅示半邊,雖然表面看
來只不過是設計者的個人偏好,但若對照永樂版甘珠爾經,便會
發現兩者的格局如出一轍。

這三幅織繡唐卡曾於1995年在香港展出,同場展出的還有同一
系列的其他五幅作品,它們俱以藥師佛壇城主尊為題。其他系列
的藥師佛壇城織繡品也見諸於發表:其一是克里夫蘭美術館珍
藏,圖見屈志仁所撰《錦如金貴的時代》頁208圖錄編號63(紐
約:1997);其二來自印第安納波利斯美術館;新德里的印度國
立美術館(Himalayan Art Resource,編號64605-64606);
另有二例為魯賓藝術博物館藏畫,其刺繡鑲邊與本拍品近似
(Himalayan Art Resource,編號65270及65272)。

                                             fig. B
                                             An illustration from the Yongle-commissioned Kanjur, circa 1410

                                             (圖B) 永樂版(約1410年)《甘珠爾》中的一幅圖像

                                                                                                                              115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