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Christie's, materpieces of Buddhist Art December 2, 2015 HK
P. 72
此作妙相莊嚴,既是一件藝術精品,亦是一尊宗教造像。乍眼看 光彩亮麗。阿姆斯特丹美術館亦珍藏一尊優美動人的木雕觀音坐
來,它工藝精湛、造型豐碩、姿態嫻雅;細味之下,則讓人心性 像,其修復時間略晚於V&A觀音像,據研究顯示,此像數百年來
澄明,如入物我兩忘之境,堪稱形神兼備之作。 竟然曾翻新八、九次!該件作品創作於十一至十二世紀,當時也
是以自然寫實的面貌示人。
本拍品為菩薩造像,梵文為「Avalokitesvara」,意謂「觀世」,
是大慈大悲的化身。他在中國又稱觀音,簡化自「觀察世間音」 V&A與阿姆斯特丹美術館觀音像首次翻新之際,其外觀已出現根
一說。此像原應是華北廟宇(或位於山西境內)與其他佛教神祇 本的變化。由於新髹的是鎏金朱漆,其外表如光可鑑人的雕花銅
並列供奉之物。華北佛寺多半氣勢恢宏,內中院落重重、殿宇林 像,與自然寫實的原貌大相逕庭。若從風格和技術分析的角度來
立,依次為佛殿、法堂和僧舍等。觀音及其侍者常與大殿正中佛 推論,這一轉變應發生於明代。V&A雕像進行第二次修復時,仍
像背靠背而置,面向通往後進院落的門廊,以庇佑佛門淨地、驅 沿襲了相同的裝飾格局。筆者爾後有幸與雕像修復家拉森(John
邪避兇。此類觀音像多用木釘或暗榫固定於精美的背飾之上,外 Larson)合力修復一系列牙雕、黃楊木雕、瓷雕和壽山石雕,其
觀與佛窟相仿。因此,木雕雖位於佛寺之中,但卻恍若地處山腰 表面俱飾鎏金彩漆,以模仿鎏金銅外觀。明代造像多半以仿鎏金
峰巒的大型佛窟石像。 銅為時尚,此風經久不衰,以至象牙等價值不菲的材質也不得不
從「善」如流,對此我倆深有同感。
此像真人大小,在作品與觀眾之間營造了一種微妙的互動。觀音
雖貴為神祇,但此處的比例卻與凡人無異。而且,觀音原有的裝 此風與本拍品息息相關,因為觀音身上也有鎏金朱漆的痕跡。但
飾風格亦自然寫實,就此下文將另行探討。本尊所結跏趺坐乃禪 它定然做過清潔和填嵌的工序,以修補斑駁剝落的顏料,使之看
定坐勢,雙腿交盤為全跏,足底朝天,一目了然。觀音雙手施無 來平整光潔如昔。許多地方的表面裝飾已消失殆盡,木紋外露,
畏印,為眾生消除一切災厄畏懼。持此印者,右手外舉,左手向 但在衣袍深褶和足底等處,昔日的表面紋飾仍依稀可辨。
上平端,掌心微凹。菩薩面相飽滿、神色安詳,方面豐頤,雙唇
微啓,意態閒適自在。此尊臉容寧謐嫻雅,雙目輕闔垂視,觀之 除修復手法有別,每尊北宋木雕觀音的風格、細節和意態俱有微
靜窈縈深。低垂眼簾之下嵌黑玻璃為眼,目光飽含愍念。 妙的差異。由此可見,它們出自眾多能工巧匠之手,而每位工匠
俱潛心於自己的創作。這也突顯了華北當時寺廟之多,即便大多
觀音本為印度王子造形,故其髮髻工整,袍服華美,瓔珞琳瑯。 現已蕩然無存,但倖存者亦為數不少。我們雖可據此歸納出若干
時至漢代,觀音形象隨印度佛教經漫長的絲路傳入中土。他的五 常見的風格和特徵,但若要找出眾多作品之間的確切關聯,則
官雖日漸接近東亞人面貌,但衣袍珠飾之下仍袒身露體,這種印 仍有一定的難度。就本拍品而言,我們可將之與明尼阿波利斯藝
度的著裝風格與中國傳統頗有出入。就本拍品而言,觀音額際的 術館珍藏坐像(該館斷代為十一世紀末至十二世紀初)作一比較
長髮後綰,髮髻層叠,一綹青絲繞過耳際,垂至肩頭成螺卷,頭 (圖A)。該例對於衣袍、瓔珞和頭髮的描寫,立體和細緻程度
頂束一高髻。他身穿雲領披肩,飾珠串纓絡,貼身為雙層短衫, 皆略遜於本拍品,但其鎏金彩繪更為明麗,這也許是後期翻新所
繫飄帶絲結,外層衣袂恍若隨風輕揚,於肘端形成別緻的翼狀造 致。該像坐姿相同,長髮亦綰二環,無寶冠。V&A觀音髮式與本
型。此觀音雙腕豐潤,飾以鐲釧,下身纏布,腰際束帶外翻為雙 拍品相近,但它像許多觀音像一樣,髮中插一精美的五髻冠,花
層褶裙,下擺長至腳踝,衣褶如行雲流水,上身則繫一婆羅門索 冠正中有一小化佛。佳士得是次拍賣的觀音原先可能也有寶冠,
結。觀音背面衣褶掏空為穴,原用於貯存經書或其他聖物,然存 繫於其頭頂的寬帶之上。
放之物早已不知所蹤。
本文探討的觀音像源自學者暨古董商霍明志(生於1879年)舊
觀賞這類雕塑時須凝神駐足、靜心品味,方能一窺其妙。這一番 藏。霍氏為浙江紹興人士,民國時期執掌北京古玩名店「達古
體會,說來全歸功於筆者多年前任職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齋」。他尤擅經營古籍、青銅、陶瓷和雕塑買賣,因其人脈遍佈
(V&A)的經歷。該館亦珍藏一尊優美動人的十二世紀梧桐木 古玩界,與皇親貴冑亦多有往來,經其手者不乏曠世奇珍。至於
雕觀音,當時仍待修復。在歷時數月、漫長艱難的修復過程中, 在歐洲推動中國木雕佛像的收藏,他亦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筆者每週都會前往觀摩。為工作之便,此像被安放在高架手推車 佳士得是次拍賣的觀音,曾刊載於霍氏1930年在北京出版的一本
上,高度與眼睛齊平。經過反復觀察,並與修復人員多番探討, 重要圖錄《達古齋古證錄》。許多經霍氏售出的宋代木雕俱來自
我對這件作品的理解大增,對其雕工和裝飾之美也有了更深切的 山西。1932年,紐約J.C. Morgenthau & Co.曾受其委託,拍賣達
體會。最妙的是,全體工作人員皆不約而同地指出,這尊觀音使 古齋的鎮店之寶。霍氏利用拍賣所得,向祖國捐贈逾千件骨董和
整個工作室都彌漫着一股靜謐詳和的氣氛! 古籍善本。
據X光照相等修復研究顯示,V&A觀音像共有十二個木組件,多半 總體而言,佳士得木雕觀音的作者在創作這一莊嚴華美的宗教形
用木釘插合,以支撐關節。佳士得是次拍賣的觀音像,其組件基 象時,將其藝術造詣發揮得淋漓盡致。此像外貌細膩逼真,飾物
本上也是用木釘和暗榫組裝而成。以髻頂為例,便是用獨立配件 繁而不縟,雕工妙至毫巔,水平堪與同樣致力於為宗教贊助者服
插合,其雙手和交盤雙足亦然。綜觀宋代木製雕像,這種用木塊 務的一流歐洲雕塑大師媲美。無論是在東方或西方,當掌控權
組裝的造像形式儼然已成定式。 力、金錢和資源的宗教機構委託雕塑家創作時,難免會施加若干
限制。但正是因為該等限制,或許再結合了雕刻家自身的宗教信
V&A雕像表面曾屢次翻新,很可能是修葺廟宇時一併進行。由 仰,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發揮始能張弛有度,傳世之作亦應運而
於這類雕像所在的殿堂既有過堂風,又無供暖設備,所以飽受風 生,此理東、西方皆然。
霜寒暑侵害,定時翻新更是必不可少。修復資金很可能來自信眾
捐獻,善信亦視此為行善積福之舉。修復人員共發現四個清晰可
辨的紋飾層,一層為原有的裝飾,餘下三層為其後修復時所加。
此像原來的外觀生動寫實,且膚色粉嫩、青絲如雲,其彩衣金線
柯玫瑰
香港博物館專家顧問
前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院遠東部總館長
70 Masterpieces of Buddhist Art 大俱足 — 經典亞洲佛教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