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2020 December 1 Bonhams Hong Kong, Fine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P. 14
玉璧成雙,玉質白色,局部帶沁。扁平内,正圓形,璧内外邊緣磨平 以白玉玉料成雙而製的大型玉璧,在出土及傳世品中都極為罕見,而
起棱,並有兩圈弦紋,兩面均飾蒲紋,紋飾排列整齊緊密,此件玉璧 墓葬出土的大型玉璧與此對白玉璧不同,一般都採用青玉或玉質較差
尺寸較大,直徑15.6厘米,孔徑3.5厘米,厚0.5厘米,為嚴謹工序和 的材料雕刻,大多製作不精。參看Grenville L. Winthrop Collection收
熟練技法下琢出之高規格玉器,顯示戰國晚期至西漢中期高級貴族用 藏,現藏於哈佛大學藝術館藏兩件青白玉蒲紋玉璧,尺寸稍小(14厘
玉之面貌。 米),館方從尺寸、紋飾、規格判斷或為一對,見M.Loehr著,《温
索普收藏中國古玉》,劍橋,1975年,圖364及圖365,頁527-528。
根據《周禮》對祭祀禮器中玉器的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 大英博物院藏一件東周灰白玉穀紋璧,尺寸稍大(18.5厘米),見
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 J.Rawson同著錄,倫敦,1995年,圖版15:1。另見江蘇省揚州市高郵
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認為璧屬於一種祭祀天神的禮器,可見 天山郷神居山2號墓出土的西漢蒲紋玉璧(15.4厘米),現藏南京博物
其特殊地位。玉璧的用途除了禮神敬祖外,在春秋時期亦有敬人之 院,玉質青白,有黑色火燒痕跡,見古方著,《中國古玉器圖典》,
説,為卑者敬尊長者所備之禮物。帶有需要繁複工序才能雕琢完成的 北京,2007年,頁265。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一件戰國晚期至西漢中期
穀紋的大型玉璧在戰國中期開始出現,至戰國晚期到西漢中期,出 青玉玉璧,尺寸稍小(14厘米),見蔡慶良著,《實幻之間:院藏戰
現了以相對較少工序即可完成的蒲紋,但以穀紋及蒲紋互配的特徵 國至漢代玉器特展》,台北,2020年,圖F-2-08,頁68。
在此時期經常同時出現,更多有關玉璧的論述,可參考J. Rawson,
《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倫敦,1995年, 拍賣會售出的單件大型玉璧,見安思遠舊藏一見西漢玉璧(15.8厘
頁247-251。 米),售於紐約佳士得,《錦瑟華年 - 安思遠私人珍藏》,2015年3
月19日,拍品編號592。另見Malcolm E. McPherson夫婦舊藏一件西
「白璧一雙」的描述在中國重要歷史文獻中也有多次記載,而且都是 漢穀紋玉璧(14.5厘米),售於紐約佳士得,2008年3月19日,拍品
在重要場合出現。例如在司馬遷《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 編號481。
虞卿〉記載:「虞卿者,游説之士也。躡蹻檐簦説趙孝成王。一見,
賜黃金百鎰,白璧一雙;再見,為趙上卿,故號為虞卿。」可見一對
白玉璧的當時的價値與百鎰黃金同等。又如《項羽本紀》中記載: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
獻。公為我獻之」。又如《戰國策》中〈蘇代為燕說齊〉記載:
「臣請獻白璧一雙,黃金萬鎰,以為馬食。」諸多記載中,可見白
璧「成雙」在中國歷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2 | BONH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