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Christie's Hong Kong November 29, 2022 Chang e Wha Collection of Jades
P. 105

Rubbing of a Western Han tile discovered in Dayi County, Sichuan, depicting a chariot with a parasol
                                       四川大邑縣出土西漢畫像磚拓片,描繪了一輛向右疾馳、置有華蓋的軺車




            䡟輗





            相傳 4600 年前,黃帝於「涿鹿」(今河北張家口涿鹿縣)                     四川大邑縣出土的一方西漢畫像磚,描繪了一輛向右疾馳的
            大戰蚩尤時,頭頂上出現五色祥雲和金枝玉葉,於是就在馬                        軺車,軺車的車蓋、蓋杠迎風向左傾斜,此幅圖像的車蓋、
            車上製作華麗的傘蓋,稱為「華蓋」。周武王伐紂時,馬車                        蓋杠傾斜顯然是受到逆向風力的影響,對中國古代食衣住
            上的華蓋被大風吹斷,姜子牙便設計曲柄的傘蓋以防蓋折,                        行極有研究的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許嘉璐曾說過 輗車的蓋杠
            稱為「曲蓋」。戰國至漢代,出現固定蓋柄和蓋杠的金屬管                        「不只是一般的斜、靜態的斜,更是左右或前後來回擺動的
            套,名為「 輗」,於是就有了「 輗蓋」的稱呼。漢代以前,                      斜」。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汪少華在其
            只有帝王諸侯或者功臣才能乘坐有「 輗蓋」的馬車,具有                        所著《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有較具體的說明:「由於有環
            高高在上「睥睨天下」的氣勢。                                    或環形物件的括約固定,『止蓋弓之前卻』,所以蓋杠不是
                                                              筆直豎立而表現為略微傾斜的角度,故名『 輗(俾倪)』。
            戰國以來有關「 輗」的文獻記載很多,最早在湖北隨縣戰                        因而就用『 輗(俾倪)』來指稱處於被環持括約狀態表現
            國曾侯乙墓第 76 、120 號簡即出現「 輗車」的異體字記錄;                  為略微傾斜的蓋杠(六朝之後 輗蓋即指曲蓋),也指稱這
            西晉崔豹《古今注·輿服》記載:「曲蓋,太公所作。武王                        種在車軾中央或車輿某處用以括約固定蓋杠的環或環形構
            伐紂,大風折蓋,太公因折蓋之形而製曲蓋焉。戰國常以賜                        件。簡言之,「 輗」就是藉以維繫固定讓蓋杠與傘蓋保持
            將帥。自漢乘輿用之,謂為 輗蓋,有軍號者賜一焉。」《晉                       韌性,避免被風吹斷的金屬環形管狀器。
            書》記載:「(安帝元興)三年(404 年)正月,桓玄出遊
            大航南,飄風飛其 輗蓋,…」五代後唐時馬縞所著《中華
            古今注·卷上》:「自漢朝乘輿用,謂曰 輗蓋,有軍號者
            賜其一焉。」宋、元史籍亦多見記載。








                                                                                                             103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