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Christie's Hong Kong November 29, 2022 Chang e Wha Collection of Jades
P. 106
漢八刀與厭勝三寶
‘HAN EIGHT-CUT’ AND
‘THREE TALISMAN
TREASURES’
rubbing of lot 2766
拍品 2766 號之拓片
<漢八刀>,是中國古代治玉工藝中一種獨特的陰線雕琢 的銅人或石人稱為「翁仲」。漢代玉工則將翁仲形象雕琢成
法,在戰國晚期玉璧上已經出現,漢代臻於成熟,常表現在 拇指大小的「玉翁仲」,掛在腰間,辟邪驅惡,以求平安。
玉蟬、玉握豬、玉翁仲、司南珮、剛卯及一些夔龍、夔鳳紋
此外,玉翁仲與玉司南珮、玉剛卯(嚴卯)為漢代辟邪厭勝
玉璧上。其工藝手法是一種稱為「大斜刀」的斜陀方法,陀
鋒犀利,直雕斜琢兼用,粗獷有力,刀刀見鋒,寥寥數刀, 三寶。
一氣呵成,幾乎不見陀的連接痕跡,陰線底部也拋光蹭亮, 「司南」,本是中國古代發明的指南儀器,形狀如勺。其構
簡練俐落。 造上有勺,下有地盤,無論地盤如何放置,勺如何轉動,
最後勺的定向始終指向南方。漢代占卜之風大盛,在放置的
歷代最有特色的玉蟬當屬漢代,以「漢八刀」雕琢而成,高
額、凸眼、寬頸,紋飾分布稀疏明朗,蟬身用粗細陰線刻劃 底盤上刻畫天干、地支、八卦等占卦圖案,算卦人根據勺的
身體部位,紋飾簡單。雙目斜凸於兩側,中間呈八字形凸出, 指向作出測定,又成為測算凶吉的工具。因玉有辟邪之效,
器型規整平正、雕工渾厚、優雅適度。 人們遂仿司南之形,將實用器轉變為佩飾器,琢成頂部有
司南形狀的小玉珮隨身佩戴,以求吉祥,即為<司南佩>。
漢朝的玉製喪葬明器大盛,在逝者兩手中各放一件玉器稱為 司南珮為工字形,扁長方體,分上下兩層,為兩長方柱相連,
「握」,以玉豬為「握」,始於西漢中期以後,「握豬」形 橫腰環一凹槽,頂部琢一小勺,下端琢一小盤,全器光素無
象生動,以「漢八刀」直雕斜琢而成。台北故宮所藏的一件 紋。中間凹細處或小勺柄處,有一個橫穿或豎穿的孔可穿繫
「玉握豬」( 圖一 ),據知曾為乾隆皇帝關注,但乾隆未看出 佩掛。
是豬的型態,反而視之為熊,還為之作了一首<題漢玉熊>
雖然這次「雲中玉筵」專題未能提供玉剛卯上拍,但其重要
的御製詩:「古有此製,今弗敢然。不即不離,玉工解禪。」
鐫刻於器底,十分有趣。(此詩著錄於乾隆《御製詩五集》 性仍值得關注。漢代玉剛卯、嚴卯合稱「雙卯」,均作小方
柱形,長形四方體,長逾 2 釐米,寬逾 1 釐米。中有貫孔,
卷九十五。)( 圖二 )
可穿繩,四面皆刻文字,一般每面 8 字,共 32 字,或第一
漢代「玉翁仲」亦屬「漢八刀」,面部只琢眼和口,僅用三 面 10 字,餘面共 8 字,所刻字體為「殳書」,秦代八書之一,
至五刀短陰線雕成,呈倒「品」字形,臉為長圓形,頭下有 剛卯文曰:「正月剛卯既央,靈殳四方,赤青白黃,四色是
三角形鬍子,寬衣大袖,兩手交於腹前。翁仲原姓阮,是秦 當。帝令祝融,以教夔龍,庶疫剛癉,莫我敢當。」嚴卯文
始皇的一名猛將,相傳身長 1 丈 3 尺,驍勇異常,秦始皇令 為「疾日嚴卯,帝令夔化,慎爾周伏,化茲靈殳,既正既直,
其鎮守臨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後,秦始皇鑄其銅像置於咸 既觚既方,庶疫剛癉,莫我敢當。」文意均為乞求神靈保佑,
陽宮司馬門外,作為震攝,後人就把立於宮闕廟堂和陵墓前 辟除不祥。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