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Sothebys Imperial Falancai Bowl Kangxi Hong Kong
P. 31
此琺瑯彩盌上所飾雅致細膩,花式開光
之間,加綴藍彩洋菊,尤為獨特。俯首洋
菊,配合梅花形開光,讓人不禁持盌手
中,緩緩轉動,逐寸清賞畫師精心佈局。
實驗例子還包括一紫地開光花卉淺盌,器形與前者類,但紫
彩燒製掌握不當,色調沉鬱,圖見施靜菲、馮明珠及謝鎮
鴻,《日月光華:清宮畫琺瑯》,台北,2012年,圖15,同
書並載上述粉白地淺盌(圖16)及銅胎紫地花卉淺盌(圖17)
,後者紫彩表面也有欠平整。
在康熙銅胎或料胎畫琺瑯器上,鮮有著金紫紅或金粉紅為地
者,僅見一「康熙御製」款料胎小盃,以金紫紅為地,飾花
卉開光,原屬芭芭拉.赫頓所珍,圖載於莫士撝,《御製》
,香港,1976年,圖版33,曾先後售於倫敦蘇富比1971年7
圖二
月6日,編號384、香港蘇富比1982年5月19日,編號384及
清 郎世寧(1688-1766年)《萬壽長春》軸 絹本設色 局部
1989年11月15日,編號557。 ©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除此盌及台北故宮所藏,飾類同金粉紅色地者,據錄僅止一 此盌原屬亨利奈特典藏,他明辨善鑑,自1930年始,直至
器,繪以團花,較形規範約束,底以藍料署年款,先後為大 1971年辭世為止,蒐珍集寶,雅蓄中國陶瓷及工藝品,主攻
維德爵士、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及香港徐氏藝術館所藏,曾 明清瓷器,多購自倫敦藝商 Bluett & Sons。Roger Bluett
兩度於倫敦蘇富比拍出,1961年12月5日,編號39及1976 曾說,亨利奈特所藏十八世紀瓷器,或冠絕歐洲,並存高古
年5月12/13日,編號363,後於1989年5月16日再於香港蘇 佳器,尤是難得,並指奈特常樂道是 Bluett 先翁勸導購藏中
富比易手,編號85,並收錄於《香港蘇富比二十週年》,香 國瓷器,「家父洞悉先機,早言中國瓷器盛世指日可待」。 5
港,1993年,圖版214。
紅彩仗金料發色,但琺瑯彩瓷鮮施金 此盌與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紋飾皆見洋風,施藝創
彩為地,僅有日內瓦鮑氏珍藏兩件金
地纏枝花卉紋盌,華葩縱艷,略顯拘 新,史無前例,且以紅料書款,可悉當時尚未受後來
謹,載於 John Ayers,《Chinese 藍款法規所限,也未見因循拘謹,應屬康熙年間琺瑯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 作早期御瓷。
,日內瓦,1999年,卷2,圖版162
及164。
早於1935-1936年,中國政府遣送數件康熙琺瑯彩瓷參與倫
敦皇家藝術學院展覽,當中包括上述現存台北故宮之粉紅地 1 Joseph Needham,《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卷5:Chemi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第2部分:Spagyrical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四季花卉盌,好讓西方一窺康熙彩瓷珍貌。然至六十、七十 Magisteries of Gold and Immortality,劍橋,1974年,頁70及頁257-66。
年代,有學者質疑此批琺瑯彩瓷之年代,以為康熙年間無法 2 施靜菲,〈A Record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Art Form: The Unique
燒造如此技精藝絕之品。如 Margaret Medley 在1976年出 Collection of ‘Painted Enamels’ at the Qing Court〉,《Collections and
Concepts》,卷7,2005年,頁 5-6。
版的著作《The Chinese Potter》中指,據其技術、風格,
3 George Loehr,〈Missionary-Artists at the Manchu Court〉,《東方陶瓷學
判斷這批瓷器沒可能燒成於康熙一朝,認為它們最早出現的 會彙刊》,卷34,1962-63年,頁 55。
時間極有可能為十八世紀末(牛津,1976年,頁249)。待 4 Loehr,前述出處,頁 51。
至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獻資料出版,如1986年由蔡和璧編纂 5 Roy Davids 及 Dominic Jellinek,《Provenance. Collectors, Dealers
and Scholars: Chinese Ceramics in Britain and America》, Great
的《清康雍乾名瓷特展目錄》,清楚陳列康熙琺瑯彩瓷質之 Haseley,2011年,頁 276,轉載《Arts of Asia》,卷10,編號6,1980年。
優、飾之美,始為其年代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