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Song Ceramics Lunyushanren Collection March 2018 NYC
P. 37
4 請見佳士得出版的《三十週年誌慶拍賣:世紀珍藏》拍品編號3016 (香港佳士得 9 引文請見馮先銘所撰<從著錄看唐宋以來飲茶風尚及陶瓷茶具的演變>,全文載於《
2016年5月30日拍賣編號12720)。 文物》1963年第1期頁10。
5 請見一例斷代為金代的定窯白釉模印紋斗笠盌,現為倫敦大英博物館珍藏 (館藏號 10 詳見Francis Ross Carpenter譯本陸羽《茶經》頁90-93 (波士頓及多倫
1947,0712.62),圖見Shelagh J. Vainker所著《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 多:Little, Brown, and Co.,1974),以及朱小明編著的《茶史茶典》(台北,1981)
From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頁97圖71 (倫敦:大英博物館出版社,1991)。 頁22所載陸羽《茶經》原文。據稱,陸羽 (公元733至804年) 的《茶經》著成於公
以及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例定窯白釉模印紋斗笠盌,圖見蔡玫芬所著《定州花 元760至762年間。
瓷: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台北:國立故博物院,2014) 編號II-98、II-100-102
及II-121-124。 11 詳見朱小明編著的《茶史茶典》(台北,1981) 頁51所載蔡襄《茶錄》原文。蔡襄 (
公元1012至1067年) 於1049至1053年間著成《茶錄》一書。
6 關於哈佛二盌外底釉面的指紋印,圖見毛瑞著作《Hare’s Fur, Tortoiseshell,
12 詳見蔡襄《茶錄》頁89。
and Partridge Feathers》頁111編號16細部及頁116編號18細部。
7 請見Eugene Farrell所撰<Chinese Brown- and Black-Glazed Ceramics of 13 引文載於中國陶瓷編輯委員會編著的《中國陶瓷系列 (九):定窯》之「附
the Song Dynasty: Technical Consideration>,全文載於毛瑞著作《Hare’s 錄1:歷代著錄著錄」 (上海:1983);另外請見大維德爵士編譯的《Chinese
Fur, Tortoiseshell, and Partridge Feathers》頁59-77。 Connoisseurship:The Ko Ku Yao Lun》頁141 ,書中附1388年原著複印本,中
文文本載於頁306頁編號39a-b (倫敦:1971)。
8 關於深色釉定窯器罕見的鑲口工藝,請見毛瑞著作《Hare’s Fur, Tortoiseshell,
and Partridge Feathers》頁107-108編號14。
Lot 506
拍品506號
35 The Linyushanren Collection, Part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