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Song Ceramics Lunyushanren Collection March 2018 NYC
P. 53
這種在白色化妝土上罩一層黑色化妝土,剔掉部份黑土以形成圖案的工
藝,惟有熟諳材質、手藝超群的巧匠方能駕馭。此外,這種手法似乎僅見
於磁州器,而且在公元十一及十二世紀以觀台為首的磁州窯系盛極一時。
採用這種工藝的上乘剔花瓶中,最負盛名者是在兩道S狀交疊長瓣紋之間
飾寫意纏枝牡丹紋之梅瓶,本圖錄所見的臨宇山人珍藏便是一例 (拍品516
號)。若將這類磁州瓶與定窯梅瓶加以比較,便會發現它們與定窯白釉佳
作的紋飾淵源之深,就此可參照著名的大維德爵士珍藏定窯梅瓶,圖見蘇
玫瑰 (R. Scott) 所著《Imperial Taste -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頁25編號5 (洛杉磯 / 三藩市:1989)。該
瓶亦飾奔放自然的纏枝牡丹紋,其上有一道修長的S形交疊瓣紋,下沿飾
較寬碩的交疊直立瓣紋或葉紋。臨宇山人珍藏梅瓶很可能出自觀台窯,因
為部份紋飾細節與觀台出土的殘片十分接近,圖見前述李輝炳發表於《文
物》的<磁州窯遺址調查>圖版6:1。兩者不僅葉形相同,連牡丹花瓣的月
牙邊及內層花瓣外沿特有的逗號形細節亦一模一樣。至於其他飾纏枝葉紋
及器身下方有交疊長瓣紋的觀台殘片,請見前述著作《觀台磁州窯址》彩
色圖版XXI-2。紋飾構圖近似臨宇山人珍藏梅瓶的例子,可參考一件觀台
窯出土的次品剔花梅瓶,圖見前述著作黑白圖片XXIV-4。書中提到,該
例次品出土於觀台遺址T5 (6)。
本圖錄所示的臨宇山人珍藏磁州窯黑剔花牡丹紋罐 (拍品515號),很可能
亦出自觀台窯。此罐的牡丹花葉紋跟上述梅瓶一樣,也與李輝炳論文中的
殘片樣式吻合,而器足的修長瓣紋則與前述《觀台磁州窯址》彩色圖版
XXI-2雷同。此罐別具一格的形制,也與觀台窯文物如出一轍。臨宇山人
藏品具寬肩,敞口歛足,樣式與數例觀台罐相同。觀台T10(5)及T10(4)
出土二罐,分別飾彩繪及劃花牡丹紋,圖見前述《觀台磁州窯址》彩色圖
版XI-1;另一例飾花鳥蝴蝶紋,出土於觀台Y4(1),圖見同一著作彩色圖
版XV-3。
本圖錄第三件黑剔花磁州鉢飾以碩大的錢紋 (拍品508號)。此器深壁,圈
足偏小,外觀正是磁州窯及河南鈞窯器的經典樣式。磁州畫瓷師若屬意寫
意灑脫的構圖,此形制堪稱絕佳的畫布。由於主題紋飾狀若一排銅錢,故
名「錢紋」,在中國是個長盛不衰、歷久彌新的裝飾藝術題材。錢紋及相
關的「半錢紋」可見於各類磁州器。若干梅瓶採用的是結合了「珍珠地」
的變奏,但其器身常飾多道錢紋。其中二例圖見前述Mino及蔣人和合編的
《Freedom of Clay and Brush through Seven Centuries in Northern
China: Tz’u-chou Type Wares, 960-1600 A.D.》頁78-9圖61及圖
版27。圖例61所示梅瓶的「錢紋」襯以珍珠地,而圖版27所示梅瓶則是
在錢紋內滿飾珍珠紋,但白地光素。臨宇山人錢紋鉢的紋飾格外有趣,原
因之一是每個銅錢之間皆劃雙圈,狀若花心,而銅錢外側的一道白邊則形
似花瓣。這個版本的錢紋,與中國傳統園林鏤空錦紋中的「錢紋」頗具異
曲同工之妙。
本圖錄展示的兩件臨宇山人珍藏磁州罐,採用的工藝頗為不同,但兩者俱
是用深色與白色化妝土的反差,來構成非具象圖紋。第一例器內深色,口
沿白色,罐外深褐地跳刀紋(拍品510號)。此類磁州紋飾舊稱「壓花」紋。
以前的說法是,陶工先在胎上掛一層白色化妝土,其上罩深色化妝土,半
濕時用有凹面的滾筒在胎上滾動,穿透深色化妝土處露出白色地子。伍德
(Nigel Wood) 近年已證實,瓷工用的並非壓花滾筒,而是用一種彈性刀
片在轉盤上的器胎壓出花紋。器身旋轉時,刀片隨之伸縮,它與器表間歇
接觸時在半濕深色化妝土上劃出條紋。雖然操作刀片須一定的技巧,但相
對來說效率較高,裝飾效果亦極之美觀。
另一件磁州罐鼓腹,肩有雙繫,器身飾堆綫紋 (拍品518號)。此裝飾風格
尤適合鼓腹罐這類渾厚飽滿的形制,所以它們也是最常採用線條紋的器
物。這類作品或施深色瓷土,或在胎上掛一層深色化妝土。黏稠的白色化
妝土沿罐身垂流而下,由此形成條紋。線條平行等距,或以二、三、四或
五條為一組。器身滿掛褐色透明釉,但至足脛而止,以免流釉造成罐身
與窯具黏合。窯燒之後,罐身褐釉光潤深沉,配以淡褐直條紋。觀台窰
也有燒造與臨宇山人藏品近似之作,其中一例是觀台T5(5) 出土的雙棱條
紋罐,圖見前述《觀台磁州窯址》彩色圖版XXV-1,以及同樣來自觀台 Lot 518
拍品518號
T5(5) 的等距條紋罐殘片,圖見同一著作黑白圖例XLIII-5。觀台T3H2也
有出土條紋罐殘片,其條紋五棱一組,圖見黑白圖版LIV-1右圖。
51 The Linyushanren Collection, Part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