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Bonhams Scholars Art and Instruments Hong Kong December 2, 2021
P. 72
鳳勢式,肩起三徽半,金徽,硬木岳山及龍齦,桐木面板,圓形龍池、鳳 (1869-1941),民初茶商及名醫,與胡適為世交,藏琴百餘張。民國二
藻,面髹黑漆,下透朱髹,漫發蛇腹斷,間以冰裂斷及牛毛斷,龍池上方 十年代以來著名的琴家如徐元白、徐少峰、衛仲樂、吳景略皆曾問學
刻「驚濤」二字,署款「庭堅」,刀口直達底板木身,填石青,鳳藻之下陰 於李。 至於其琴壇地位,在《今虞琴刊》發刊號上可見一斑。李子昭為
刻銘文:「李子昭先生得此古琴于海上,時在己未秋九月,蜀中亦道人修 1936年今虞琴社創社社員之一,是年李子昭八十壽辰,由査阜西發起
並記。」琴音松透蒼古,按走皆無㪇音。 廣陵、青谿、梅庵、今虞四大琴社共同為其祝壽,全國琴人由各省趕來蘇
州雅集並致壽辭。徐元白從開封趕來奉上長詩,詩中有「殷勤問禮拜門
李子昭(1856-1938),名德潛,四川崇慶人,世業儒,精琴善繪,能操四 墻,海上相從傳奧旨」之句;沈草農亦在《今虞琴刊》中讚其「磻溪事業世
十餘曲,自稱山林派。早年入慶王邸為琴師,後南下上海館於周慶雲、周 所榮,先生獨隱傲公卿」。
冠九府上,教琴鬻畫為生。李氏早年生平記載闕如,而其琴藝在1920、
30年代被琴界推為第一。己未即1919年,「驚濤」琴早年記錄皆將銘文 琴名「驚濤」二字,刀透底板漆曾直達木身,書法取自台北故宮藏北宋黃
中「己」字誤釋為「乙」字,與李子昭之活動年份謬之千里。1919年八月 庭堅《松風閣詩》中「釣臺驚濤可晝眠」之句,書法參見《北宋書畫特展》,
鹽商葉希明(1884-1938年後)假好友顧麟士(1865-1930)之怡園發起 台北,2006年,頁386。
琴會,遍邀全國各省善琴者三十三人聚集蘇州操絃論琴,其中便有川籍
之李子昭。此次琴會李子昭操曲之外,又作《怡園琴會圖》長卷,可證其 此琴本為連珠式,於項、腰凹陷部分加尖角木料而成鳳勢式,X光掃描
琴藝繪藝雙精。 不見原本凹陷處有損壞,所加寬木塊似直接在原本漆面張粘黏,反而木
塊尖角在X光掃描處有些微損傷;加之木塊漆面與琴身漆面相同,且斷
李子昭目前所知出現在文獻中最早的時間為1917年。湖州市博物館藏 紋相通,因而此琴改制當是久遠之事,並非最近百年所為。此琴連珠形
一批「淞社」成員詩稿,當中有潘飛聲(1858-1934)一頁,當中提到夢坡 態亦特別,起伏和緩,可參考北京故宮藏之唐代飛泉琴,見鄭珉中編,《
廣文,子昭山人,即周夢坡及李子昭;周夢坡又有一詩題為「二月十七日 故宮古琴圖典》,北京,2010年,編號4;腰部連珠起伏五次,極為少見,
蘭史招予探梅甘氏非園,予更約倉碩、古微、一亭、子昭同往,歸時復飲 可參考硯琴齋藏宋代古虞南風琴,見李麗嬌主編,《海天秋月—中國古
於酒家,倉碩詩先成次韻繼聲」,兩詩寫於1917年同一日,彼時他或已 琴文化》,澳門,2004年,第46-47頁。連珠式及圓形龍池鳳藻皆是早期
入周慶雲館中。 古琴流行形制,如北京音樂研究所藏唐代枯木龍吟琴,連珠式及圓形龍
池,見《中國古琴珍萃》,北京,1998年,編號23及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
李子昭琴藝如何,胡適在1921年7月20日的日記中留下了記錄:「今晚 術館藏唐代枯木龍吟琴,見楊元錚著,《琴藪》,華盛頓,2020年,頁62。
惕予邀了幾位彈古琴的朋友來家敘談,中有李子昭先生彈的最好,此 唐代鳳勢式琴可參考北京故宮藏一件玉玲瓏琴,亦是圓形龍池,見鄭珉
外尚有鄭覲文君頗能談樂理,曾著有《雅樂新編》一書。」惕予即汪惕予 中前書,編號3。
70 | BONH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