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4 - D:\我的文档\Flip PDF Corporate Edition\09_自然易 电子书\
P. 324

声已被邪恶的声浪所吞噬,民众也普遍失去了辨别善恶的能力或
           受到目前利益的蛊惑被卷入危险的战争或冲突的深渊。所以,在
           个人私权没有受到破坏之前,任何以利益为导向的蛊惑之言均不
           可信,其背后必然隐藏着破坏个人私权的陷井。老子说“善者不
           辩,辩者不善”。但是,普通人将因此陷入迷茫的窘境,明辨是
           非的正义之神已经消遁无形。
               所以,作为普通民众似乎也需要信仰以获得心灵的安宁;所
           以,他们似乎不能失去信仰,以维持这种心灵的安宁。那么这样
           的信仰又源自于哪里呢?这是否为贪婪的盗墓者提供了机会,为
           非分的投机者创造了实现个人欲望的可能?
               依个人之见,其实也并非我个人的主张,普通民众的信仰应
           来源于其心中的善。而《道德经》对这种善作了最通俗的解释或
           说明;或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因此我们相信的是天
           道、是规律、是天地和人类自己的内心召唤。规律即“道”,天
           地和人类以及一切生命实体均依“道”而生,依“道”而行,依
           道而存在。相信“道”即是相信善。老子说:上善若水。水之道
           首先表现为谦让,然后 “为而不争”。这种善不是愚善、不是“农
           夫与蛇”中像农夫一样的善。同时老子强调:“化而欲作,吾将
           镇之以无名之朴。”这正是对待不善的态度。
               尤其重要的,作为中华文明的根,《易经》的哲学精神,会
           为这样的信仰提供一各可能性的选择;并且实际上,《易经》文
           化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行为方式。但是我们作为普通大众, 或
           者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种文化的自然属性,原来其根植于自然科学
           的变化与运动或发展逻辑。
               这种信仰自然天成,我们要感谢谁呢?回望遥远的过去,先
           贤已远!作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伏羲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我们
           精神的宇宙……宇宙的善、万物的善,成就了我们之所以为我们
           的核心思想!宇宙不灭,万物不绝,其善永存。
               所以民众的信仰源于天然的善。那么为何这种对“善”的信
           仰不是源于《道德经》呢?一方面,《道德经》只是对自然存在
           和发展史观的一种解释和说明,或者说是对自然之道的一种宣

           Nature Yee               -- 320/323 --             Sep. 2024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