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科技與創新管理
P. 153

科技與⽣產製造


                        科技是科學與技術的應用以利益大眾。這個應用的結果就是生產或製造成為
                   產品或服務。生產(production)管理就是以材料、機器、設備為主要資源對象的管
                   理。生產的基本概念,泛指一切提高附加價值的活動。附加價值的活動,有的是

                   實質商品的加工或製造,有的只是商品的時空移動,有的可能不是實體商品而是
                   服務而已。製造(manufacturing)管理則相對聚焦於機械電子或化學工程等知識建
                   立的製造系統。生產是經濟學的一個重要議題。


                        經濟學的生產概念是指效用的增加。經濟學中認為生產行為的主要因素有土
                   地(Land)、勞動(Labor)、資本(Capital)或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對應這些生
                   產因素的報酬,土地的報酬就是地租(rent),勞動的報酬就是工資(wage),資本的
                   報酬就是利息(interest),創業精神的報酬就是利潤(profit)。


                        管理學看待生產管理的第一個概念就是生產的作業(operations)管理。二十
                   世紀的初期,西方管理學域最著名的科學管理運動,奠定現在生產管理的重要基
                   礎。例如,有科學管理之父之稱的泰勒,就以鏟子大小與鐵砂數量的關係,以確

                   立人體從事鐵砂的搬運生產作業管理原則。

                        從生產的作業管理,延伸出生產線的流程設計與管理。於是,作業管理擴展
                   到製造(Manufacture)管理。機器設備的設計,漸漸成為生產製造系統的重要管

                   理議題。這個發展的結果,工程或技術領域的反而成為主導地位。例如機械工程
                   或電子工程的主導製造程序,爾後有資訊工程或化學工程的介入。

                        生產管理的基本系統概念,就是把原材料或零組件,透過加工、裝配或製造

                   等程序,產生特定規格的產品。系統投入就是原材料或零組件。系統產出則是特
                   定規格的產品。機器、設備及人員就是系統轉換程序的媒介。因此,產品的品質
                   成為生產管理的關鍵。品質(Quality)管理的崛起,提供數理統計的學域進入生產
                   管理作出重大影響。從統計品質管理(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到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的部門運作,漸漸有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組
                   織整體的文化建立。隨著高科技產業的機密品質要求而有六個標準差(6σ)等品質
                   管理概念在生產管理領域產生。


                        不論作業管理、製造管理或品質管理,在生產管理領域都延伸出許多的技術
                   或方法刺激這個管理領域的蓬勃成長。二十世紀的末期,因為生產分工的國際
                   化,於是整個產品在生產流程的供應鏈扮演勝負的重要決定因素,於是供應鏈管
                   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成為生產管理領域的新貴。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