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課程協作與實踐_第五輯
P. 123
差異,內部及外部引導者仍然各有其優勢與限制。例 如,內部引導者對於議題內容通常會有較深入地了解, 可能會較清楚需求單位所需要的產出,然而對於議 題內容的了解也可能會對內部引導者的中立性帶來挑 戰,再加上如果需求單位與其他利害關係人的關係較 緊張,運用內部引導者也可能降低其他利害關係人的 參與意願。相對地,外部引導者比較能夠以第三方中 立的態度提供服務,並且比較不會受到系統內及跨系 統利害關係的制約,然而外部引導者對於議題較不熟 悉,因此會需要花較多的時間了解議題,才能設計合 適的流程。
( 三 ) 一有想法就可以讓引導者參與:根據筆者多年為公部 門提供引導服務的經驗,很多時候需求單位會先決定 了會議的討論主題與產出,然後才找引導者來執行, 然而這麽作容易限制引導者的發揮,並且也會讓引導 者無法協助定義合適的會議主題與產出。因此,筆者 建議決策者在對於會議有初步想法的時候,就可以及 早與引導者商討,此外也會需要確保有足夠的時間與 資源,使引導者能夠作更周延的準備。
對於未來有意協助跨系統協作的引導者,筆者的建議如下:
( 一 一 ) 作最好得準備,同時保持彈性:如同先前已多次提到, 現場引導的成敗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事前的準備工作, 尤其是相較於單一組織內部的常見主題,跨系統情境 也因為較複雜而會有較多樣的討論主題。此外,也要 保持彈性去面對工作坊發生的各種狀況,因為即使已
第二篇 專案支持系統篇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