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道德经
P. 72

硕的科学之果实。
             09,易学之精神

                  唐、宋以后之易学,应该说又建立了新“三易”学说。这个
             新“三易”的观念,是之前易学研究系统化理论化的表现。换言
             之,唐、宋以后所谓易学的内涵,其大要包括“象、理、数”的
             三要素。以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说明,“象”是从现实世界万有现
             象中寻求其变化的现象之可表达者;“理”便类似于哲学思想的
             范围,其在于探讨宇宙人生形而上、形而下的能变、所变与不变
             之原理。“数”是由客观现象中形而下的数理,演绎推究其变化
             的过程,由此而知人事与万物的动态轨迹或发展趋势。反之,也
             可由数理的归纳方法,了解形而上的原始之本能, 再 来综合这三
             种内涵的意义,便可体会“易理”之学的精神,这些均是属于哲
             学性的。实际上,“象、数”之学是属于科学性的。总之,完整
             的易学,必须经由“象、数”科学的基础而到达哲学的“理”性
             境界。其并非属于纯粹的思想哲学。不能仅凭心神、意识的思维
             观念或精神活动来类比推断客观事物。
                  宇宙万象,变化莫测。人生际遇,动止纷纭。

                  综合易学“象、理、数”的内涵,无非启发人们去体会“知
             变适变”之理。知变是“理”智的结晶,适变是“象、数”的明
             达。《礼记·五经解》提到易学宗旨,说:“絮静精微,《易》之
             教也”。所谓“絮静”的意义,是指易学的精神,是具有自然哲
             性的高度理智之修养。所谓“精微”之意,在于易学“絮静”的
             内涵,同时具有科学性周密明辨的作用。但在明辨理性之间,倘
             使不从沉潜静定的涵养中进入自然自在的易学境界,稍走偏锋便
             会流入歧途,自落魔障。故《经解》中又说到易学的偏失,其很
             可能会“使人也贼”。

                  南怀瑾先生认为:从“理、象、数”的精华来看易学,其象
             错综重叠,旁通曼衍;初从八卦而演变为六十四卦,循此再加演
             绎,层层推广便多至无数、大至无穷,或尽“精微”之至极。若
             归纳卦爻内在的交互作用,便可初步了解六十四卦的内容,只有
             乾、坤、剥、复、睽、渐、姤、夫、蹇、家人、归妹、大过、未
             自然易                            --  67/323  --                       Sep.  2024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