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如溪邊喬木40th 紀念特刊 _Neat
P. 23

1980-1983




























             1982 年,柑縣原本借用的 St. Paul  Presbyterian Church 通知教會,他們要收回場地。於是,大
             家禱告,積極尋找新的地方聚會,花了不少時間和探尋之後,感謝主終於找到離原來聚會的敎會

             很近的安納罕歸正教會。那裡的環境好,牧師會友對我們的會友很好、很親切,讓大家在主裏有
             歸屬感。教會租用那地方七年之久,直到1989 年才遷到屬於自己的建築物。在每個決策和改變中,
             上帝與葉牧師及全體教會同在,祂的恩典時刻夠用。



             回首往事

             回首往事,若有甚麼遺憾, 葉牧師在想,是未能在這教會多留一點時間。當時沒有牧會經
             驗, 卻下定決心離鄉背井到此地的他,若牧會時間能更久點必有更多的學習。一個牧師若

             能在同一間教會時間長一點,對教會的影響才會大, 短期的牧養所能給的幫助實在有限。
             然而反過來看,牧會過程中,教會也幫助了牧者的自我成長與學習。



             若時間重來
             時光匆匆,當年葉牧師的兒子 Ken 還不到 5 歲,而今已是一對 11 歲兒子和 8 歲女兒的父親。

             多年之後,從牧會到擔任長庚医院社服處長、關渡基督學院教授院長到國際真愛家庭協會會
             長,葉牧師有更多的反省。「早期我年輕、有愛心、特別負擔在家庭牧養,並以關懷為主。其

             他的,如:行政、主日講台、主日學等,都比較以多數教會使用的運作方式。若時間能重來,
             我希望不只是將他們看成主的羊群,在關懷牧養信徒之外,更裝備他們成為門徒,甚至成為帶
             領門徒的人。相信做這些栽培帶領的工作,更能發揮牧師的專業角色。」葉牧師深盼,教會能
             認識到裝備信徒成為門徒的重要。若時間能重來,葉牧師第二個希望是,在關懷家庭上,能更

             發揮牧養家庭事工化。他說:「牧會就是把信徒和家人牧養好,幫助不健康的信徒家庭,恢復
             成合神心意的家庭,更成為服事的家庭;牧會就是家庭事工,信徒落實信仰在家庭中。以家庭

             事工為牧養的主軸、宣教的管道。」長老會本來就重視家庭關懷,建立彼此關係。透過關懷家
             庭,讓每個小家庭產生影響力;同時,教會也發揮大家庭的功能,彼此幫助。在傳福音上,平
             常關心福音朋友的生活,與他們作朋友,需要的時候,才能從屬靈上切入關心他們。



                                                                                                                 2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