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MTMBrochures2019
P. 61
矣。”
中國對鐘錶技術的早期接
觸與澳門有著很深的淵源。中國
製作自鳴鐘有記述的最早時間是
1583年。羅明堅留居廣府肇慶
時,應知府王泮[pàn]的要求給
他定做一個自鳴鐘。於是羅明堅
將來自印度的澳門制鐘匠請至肇
慶,由官方安排兩名廣府匠人協
助制鐘。這是中國接觸自鳴鐘技
術的開始。
(注:以上內容部分摘自〔意〕利
瑪竇、金尼閣著《利瑪竇中國劄記》頁174
,1983年 及 郭福祥著《時間的歷史映射》
頁54-55,故宮出版社,2013年)
作為中國最早接觸自鳴鐘
的地方,以及當時中西貿易的中
心,廣州鐘錶製造業得以較早的 故宮院藏之廣州鐘——轉花亭式
形成規模。康熙時期初見廣鐘記 捲簾白猿獻壽鐘
載,到乾隆時期廣州的鐘錶製作
水準已有極大提高,可直接為宮
廷製作鐘錶,也就是宮廷檔案中
提到的“廣做”鐘 —— 我們今
天稱其為“廣鐘”。
作為清鼎盛時期宮廷御用
貢品,其設計和製作由宮廷派員
督辦,集諸多廣府傳統技藝之大
成。既是“中西合璧”的完美產
物,又是宮廷審美與廣府民間技
藝交融的產物。形成了獨有的藝
術風格和技術特色,乾隆中後期
達至技術與藝術的巔峰。無論是
科學技術層面向西方的學習與趕
超,還是品位鑒賞能力,乃至工
匠技藝的精彩演繹,都深刻體現
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 既 故宮院藏之廣州鐘——銅鍍金
有雄心,也有能力! 琺瑯開花蝴蝶花盆式鐘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