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 - 富岡報第一刊_電子書
P. 3
富岡慢走 富岡慢走
富岡報|�� 富岡報|��
| 富岡慢走 |解析富岡|旅行小提案|青年回鄉|地方共筆計畫|
攝影:彭珍棟
內 園 境 最 桃 南
來富岡流浪吧
富岡故事書 文、圖/王辰勻
「南桃邊境」由富富小山岡的青年協力隊員共同創刊,將蹲點地方期間所做訪談
紀錄重新整理,將調查時發現的小故事,轉化成文章帶領大家認識這個魅力小城 土地公是當地主要祭拜的神祇,居民相信土地公會保護這塊土地
鎮,以「漫步伯公岡」、「街區散策」、「人物誌」、「一期一會:地方共筆」五大主題介
紹地方風土人文。
富岡舊名「伯公岡」,坐落在富岡台地上,土地公是當地主要祭拜 走在富岡,或是可重新稱它為「伯公岡」街道上,愜意漫步,欣賞
首刊「街區散策」為主角,特別收錄富岡特色店家,提供旅人來訪時必吃必訪好 的神祇,居民相信土地公會保護這塊土地,也因此將此地取名為 老建築的巧思,比較哪間房子是當時最有錢的人家?或沿著輕便
店,並加碼最早街區「信義街」商業場景重現,帶領遊客細細品味街區建築之美、 「伯公岡」。 軌道路徑散步,聆聽耆老們分享與老街相關的逗趣事跡,了解地
發現隱藏版的人事物,「人物誌」則以介紹回鄉青年致力於文化推廣的小故事, 方方法百百種,不如就來一個深度「伯公岡」的小旅行吧!
「伯公岡驛」自1929年鐵路改道後成為縱貫鐵路的車站之一,進
「30年後的想像」從近期熱門的地方創生議題來探討富岡未來樣貌,「一期一會:
而帶動當地市街發展,今日的街道亦能發現日治時期的發展紋
地方共筆」邀請居民共同書寫地方故事。
伯 人 稱 公 當 地 岡 理。火車站散步至中正路、信義街、成功路,可見街上留存閩洋折
富富小山岡執行長傅佩芸說,踏入富岡街區一年多以來,最常聽見外地來的觀光 衷建築的呂家聲洋樓,及簡樸卻不失美感的紅磚店屋,彷彿置身
客說「來富岡不知道要玩什麼?」或是「富岡不知道怎麼玩!」也因為這樣,團隊打 在日治時期繁華熱鬧的商店街上漫步。
定主意要出版線上及紙本併行的報刊,用年輕詼諧的手法來替地方平反,用「體
連綿不絕的店屋有著不同工法及形式的亭仔腳、圓拱、方拱形式
驗生活」方式帶領遊客品味不一樣的富岡。
交錯在街道中,為街道增添活潑感;從女兒牆上使用的裝飾及建
材,可看出當時哪間店花較多費用裝飾自家門面;街道中最醒目
的呂家聲洋樓,立面除西洋風格裝飾外,還融合許多具有多子多
孫、作物豐收意涵的水果及稻穗。車站前建築分布密集的街道,便
證明此區是產業、交通、貿易的最佳位置。
「伯公岡」可說是交通帶動市街發展的地方,1929年火車站設立
帶起以鐵路為主、輕便軌道為輔的運輸業,今信義街與中正路正
是輕便軌道鋪設位置。
當地盛產稻米,上述運輸業的建設幫助產品銷往外地,間接帶動 底圖來源:黃厚源,王辰勻改繪。
米產業加速發展,成功路上沿街的碾米廠盛況,如今僅存永昌碾
米廠,令人嘆息。
����年的信義街店面
豬肉攤/報社
豬肉攤 富富小山岡富富曾是豬肉攤,豬肉攤老闆是
電器行
現為富岡在地夜生活代表名 文史工作者廖吳金老師的大舅。在大舅過世
為原173號電器行老闆的姪子,
店—阿亮小吃,在1965年時是 後才將房子轉賣給鄒家開設報社。屋內現今 裁縫店 衣服專賣店/租書店
後來一家人留在富岡生活。
豬肉攤。 還留著吊豬肉的工具。 是現在廖媽媽的公公開的。 為客人提供量身訂製、修改衣服的張媽媽。在 大包子店
她退休後,店面轉作租書店,成為富岡人的共 富岡有名的大包子店,在當時是賣豆腐及 信義飲食店
雜貨店
雜貨店 同回憶。現年70多歲的張媽媽手藝依舊,偶爾 水果,原來的店主是現在包子店老闆的爸 由第一代李和阿公經營的信義飲食店,
現任屋主的黃媽媽在當年經營著 米行
富富小山岡的好鄰居黃媽媽,丈夫在銀 還是會收到修改衣物的委託。 爸媽媽,後來接手後才轉開包子店。 炒麵跟水粄是招牌美食!是當時富岡人
雜貨店,偶爾還會販售自己手工 販售周邊地區稻米的永昌米行,亦經
行上班,黃媽媽以前家裡開雜貨店。賣 的外食首選,生意好到必須跟人家說不
製作的粄食。 營成功路上的永昌碾米廠。除了賣 布行兼雜貨店
的東西和現在的裕福商店很類似 。 想等就不要吃。
米、碾米,當時政府發放的公糧也是 裕福商店前身為布行兼雜貨店,黃羅
水電行
到這裡領取。 菊妹老闆娘前身為在當時還只是個小
李屋主一家租出這處空間給別人開設
女孩呢!
水電行。水電行老闆後來自己在富岡 當時是五金行喔!
電器行
派出所附近買了房子。
No.��� No.��� 跟同為電器行的179號是親戚關係。
No.��� No.��� No.��� 後來這家電器行老闆搬到中壢做生 No.���
No.��� No.��� 意了。 No.��� No.���
No.���
No.��� No.��� No.���
攝影:彭珍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