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05-9漫談慈悲梁皇寶懺電子書_卷五_解怨釋結第九
        P. 36
     鄉,也無心追債,就如同牛馬還債一樣,而他們雙方並不
                  知曉,這就是因果。姐妹兩個及媽媽均是過去他家的妻
                  妾,所以今生不僅要照顧他,還要掙錢給他花,這一切都
                  有宿世的因緣。
                  斷食眾生之肉,放下世間一切恩怨。我們留在世上的時間
                  也許不多了,真誠地拜上三部《梁皇寶懺》,即能消除無
                  量罪業。以「四種清淨明誨」為鏡子,可以修八萬四千種
                  法門,再莫說是論非,講人長短。須知,觀自在的才是菩
                  薩,觀他在的必是凡夫:在家裡看老公不好、老婆不好、
                  公婆不好,淨看他人的缺點毛病。上了班觀老李不對、小
                  張不好、老王有問題。皈依了三寶,發現張居士太凶、李
                  居士太善、王居士處處不順眼。出了家看到的是大和尚沒
                  本事,二和尚不修行、三和尚不守規矩,總之只有自己是
                  最好、最正確的。這樣的人只看他,不觀自在,滿眼是非
                  滿腹怨,處處是煩惱,豈會自在。若常能觀自在,不觀他
                  在,常自省察,不令有失,看一切人都是菩薩,這樣的人
                  必然處處自在,時時法喜充滿,這才是最好的修行方法。
                  《心經》裡叫「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
                  一切苦厄」。「深」是持之以恆的意思。「般若波羅蜜多」
                  是到彼岸。「時」是時間,是說若常修觀自在,必有一天
                  會開智慧。「照見」是觀察到,「色受想行識」五蘊皆是虛
                  妄的,是空的,於是煩惱轉為了菩提。「度一切苦厄」中
                  的「度」,是指自己已經明白了苦的因緣。雖然身體仍在
                  苦海之中,般若為岸,明白了因果,知道吃苦是在了苦,
                  苦也就不是苦了。守戒念佛,則會苦盡甘來。所以處處心
                  安。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