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8 - 弘一大師傳_電子書
P. 358
信裡的妙蓮法師,是弘公的侍侶。
弘公與任何人關係,都是在這種狀況下建立的。
律華法師逐字讀信,一字一淚。他不知道該如何地感激老人的
師情;當他與他同住時,事實上,他認為弘一大師的冷漠、嚴厲、
缺乏表情,都令人難以忍受。另外再加上一個妙蓮法師惡聲惡語,
整天無情「棒喝」,幾乎使他失去當和尚的勇氣。
如果,世間也有所謂「哲人」,面對哲人,你一定會感覺「平
淡無奇」。釋迦牟尼、孔子、柏拉圖,都是這一類缺乏表情的典型
人物。
這些所謂「聖賢」,他們的思想、言論、行為,往往為當代所
不容;甚至不為俗人所歡迎。但等到千百年後,他們的話,卻成了
後世的經典,他們的光輝,照徹人類灰黯的靈魂。
當弘公活著的時候,何嘗不是如此?律華法師與他共同生活時,
不過崇拜他若干年前的風流文采。等到長期地接近他,這才發現他
沒有「文采」,更不「風流」;簡直如同「槁木死灰」,整天除了
「寫經」、「念佛」、「靜坐」,偶而說兩句話,全是前人的「迂
腐」。
他為此而深感後悔。
他對弘公是「高山仰止」的。
並且,弘公講話,毫無煽動性,又沒有眉飛色舞的情態表達,
而最大的缺點,則是他的話裡竟無半句「警語」。他的舌頭,又時
常打結,以致他所講的話,不是語不通暢,便是文字陳舊;全是千
古以來流傳的「子之迂言」。
「呵,仁者,我們要勞動,勞動;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
其筋骨,餓其體膚,苦其心志……能勞動的,能吃苦的人,才能擔
起大任!呵,我們的印光大師,活到八十歲了,還整天勞苦地洗衣、
擦桌、掃地哩,我們的印光大師!」
提到印光大師,弘公全是「我們」的。
「呵,印光大師吃完飯,還用舌頭把飯碗舐乾淨,深怕蹧蹋了米
糧,然後,再加開水沖過,吞下腹中,每天那兩餐,全是一菜一飯
──印光大師是過午不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