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9 - 弘一大師傳_電子書
P. 359
「印光大師同客人在桌上,客人要不愛惜米麵,也同樣要受到他
的苛責;他會大聲地吼:『你呀,有多大的福氣,如此蹧蹋糧食,
你知道不?須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印光大師是什麼人呀?
「我們要惜福呀!仁者,何必把福享盡了呢?留一點讓你的朋友,
你的子孫,你自己的來生享吧……」
諸如此類的家常話,最多也不過告訴人,要「深信因果」啊,
「專心念佛」啊,「嚴持淨戒」啊,「別作法師」啊!這些話還要
他說嗎?這些話古人說得太多了。
律華法師把這封信捧著,每一個活生生的字,都如那些老誠的
話一樣,蒸發著手心,照射著心靈。「哲人便是如此的,是不?」
平淡、冷靜、莊嚴、謙誠,他──一個律華,二十來歲的和尚,
怎麼能承受他──弘一大師如此的恭敬、關懷?
原來,哲人便是一個最平凡、最最偉大的人類同情者。他的話,
平淡無奇,與一切人毫無二樣,不過他們永遠遵從自己的箴言;但
平凡的人,則浪費自己的箴言!
律華法師把信恭而敬之的送給妙蓮法師看了。
蓮師捧著信,呆呆地出了一會神,忽然,雙手把臉一蒙,嚎啕
地失聲啜泣起來。
「啊……恩……師……」
* * *
崇仰弘一大師的人,當然不只是妙蓮、律華這幾個出家人;在
俗界,還有承傳他藝術衣鉢的弟子,和他少年時代的知交。這些人
散在天涯海角,對他的圓寂消息,有的已在報上看到好幾回了。在
以前,他並沒有圓寂。新聞是假的。
在這一年四月十六日,上海陳海量居士給他的朋友朱良春的信
中,描寫弘一大師的方外生活時,寫道:
弘一大師不輕易為人揮毫,昔年有一位政要贈師數百金,求題
幾個字,師不受金錢,也不寫字。但是,每見有德行操守的人,雖
其人至窮至困,師則嘗以墨寶相贈;若以勢幹,雖求半字也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