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但盡凡心第3集
P. 166
猶如上述薛醫師,遭受傷者反咬一口時,您以後還會見義
勇為嗎?
那又為什麼行善,反被人誣告呢?如此下場您認為值得
嗎?這一連串的問題,您能作明確的判斷嗎?而您的判斷
正確嗎?
以下我們作個解說,由您來思考。
佛教在《唯識學》上說,有十因四緣五果,「善有善報」
只是其中的等流因得等流果而已,至於「行善反遭惡報」
甚或「行惡反遭善報」,這是等無間緣與異熟果等眾因多
緣的問題了。
我們的第八阿賴耶識,又叫「一切種識」,累劫以來我們
的一切行為,薰習著第八識中的種子,因緣成熟時種子又
發動成現行,如是因,如是果,所謂因果是跨越過去、現
在、未來等三世的,所以不能以這一世的短時間,就來論
斷是非因果,除非此生有特別殊勝的善業,或特別嚴重的
惡業,才會得到現世的因果報應。
但是請記住,無論如何,多行善事,絕對是利己又利人
的!
佛教叫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正是要我們培養利
人又利己的好習氣,能夠天天薰習,遇善事則自然去做,
那麼惡業自然停止。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