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Whats app訊息內容
P. 29
《易筋經》第三式〝掌托天門目上觀,腳尖著地立身端〞立身端還是回到第一式的〝立
之斯立〞,〝導之斯行〞就是導氣血循環,刺激伸拇長肌。第二式〝腳趾抓地〞是刺激曲拇長
肌,抓地時大拇指用力猶如半足一樣,只勾住一半,大拇指扣住。這兩式都要做,如果只做第
三式刺激伸拇長肌,而沒做第二式刺激曲拇長肌,就會浮足、心就會不安,容易失足。能把第
一式、第二式、第三式做好,就能立足 standing,才是正確的。大家要記住,腳踩地時,大腳
趾用力,會刺激到腳大趾內側肝經脈的大敦穴與外側脾經脈的隱白穴。膽經脈〝出於小趾次趾
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還貫爪甲出三毛〞,有伸拇長肌與曲拇長肌的功能。
李家雄 2020/2/2/12:35 台北家裡
[2/2 下午 2:14] 李家雄: 生命樂章(1804)
《2020/2/2 龍門國中直播《易筋經》之三~ 肩關節的手抬 60 度時,動到的肌肉有棘上肌、棘
下肌、肩胛下肌、小圓下肌,這四塊肌肉黏在肱骨球上面,只要手一動,肩胛骨就開始〝靠
岸〞》
《星期日》2020/2/2/8:35 我在龍門國中直播《易筋經》 肩胛骨是游離的,我先天經脈
與肌肉很不良,伸拇長肌與曲拇長肌的拇指在動,關鍵肌肉群卻是胸小肌。肌筋膜是帶狀的,
與經脈有點類似,但立場不一樣,只要屈拇指處痛,上臂肩關節處也會痛,因那是長肌的終止
處,以經脈來說屬於肺經脈。肩胛骨有 17 塊肌肉,肩胛下肌的終止點在肱骨頭,喙肱肌在雲
門穴處區。
身體大部分的骨頭會互相依靠不會散掉,但肩胛骨、下頷骨和舌骨是游離的,人死後沒有
肌肉,這些骨頭會最先散開。游離的肩胛骨是自由自在的,只靠斜方肌與菱形肌讓肩胛骨連結
脊椎骨,又靠前鋸肌去連結肋骨。因此,肩膀抬高角度不同,動到的地方也不一樣,一是剛要
抬手拿東西的動作,先抬 60 度時,先動到肩關節,當 120 度就動到肩胛骨,肩胛骨開始游
動,一是高舉投降動作,180 度時動到鎖骨。易筋經第三式動到肩關節,它是一個窩
Socket,肱骨是一個球 Ball 塞進窩裡。肩關節脫臼比髖關節脫臼多很多,因肩關節游離度比
髖關節大很多。
肩關節最重要就是三角肌,髖關節最重要是臀中肌。手抬 60 度時,動到的肌肉有棘上
肌、棘下肌、肩胛下肌、小圓下肌,這四塊肌肉黏在肱骨球上面,只要手一動,肩胛骨就開始
〝靠岸〞。
李家雄 2020/2/2/14:35 台北家裡
[2/2 下午 2:14] 李家雄: 生命樂章(1803)
《2020/2/2 龍門國中直播《易筋經》之二~ 奇經『三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