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2 - Whats app訊息內容
P. 392

Formos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its Resources and Trade》,依台灣話譯作 Tamsui。公開

               出版書籍最早見,加拿大馬偕牧師在 1895 年出版的「福爾摩莎之旅」(From Far

               Formosa),同樣譯作 Tamsui。民間和官府部門隨之。在 2003 年地名譯寫原則頒布後,改

               採通用拼音譯作 Danshuei,2009 年依照漢語拼音再更改為 Danshui,上述兩次更改,改變了
               長久使用的譯名,被認為有違「名從主人」的譯名慣例。


                         新北市政府則用有百年歷史的 Tamsui,於 2011 年 5 月 24 日函報教育部及內政部,以

               此做為淡水唯一的英文譯名。新北市交通局建議之下,臺北捷運公司從 2011 年 7 月起,將淡
               水英譯更名為「Tamsui」。稍後經內政部於同年 6 月 16 日核定,淡水區(Tamsui)與彰化

               縣鹿港鎮(Lukang)為全國首二例,恢復歷史慣用譯名的鄉鎮市區級地名。


               李家雄
               2019/12/5/11:53

               淡水紅樓三樓咖啡館

               [12/5 下午 7:52] 李家雄: https://youtu.be/rFrelLtyE_A

               [12/5 下午 7:55] 李家雄: 生命樂章(1531)《淡水同學會之二~淡水老街《可口魚丸店》淡水

               老街《可口魚丸店》》

                     《星期四》2019/12/5//8:30 我們倆對夫妻與中文兄,我們一起在淡水老街《可口魚丸

               店》享用熱騰騰的魚丸湯與餛飩湯和肉包。

                     清代時期「淡水」曾為整個臺灣在濁水溪以北半部的總稱。歷史上有行政中心,先後建立

               在彰化、新竹的淡水廳、以及臺北府成立之後的淡水縣,自從清朝末年官府因不平等條約,於

               滬尾開港設海關開放對外貿易之後,人口逐漸往淡水河岸之港市(包含艋舺、大稻埕、滬尾

               等)一帶匯集,而在民眾口語中所通稱的淡水,實際上,也逐漸開始變質為指稱淡水河口的大
               港一帶區域,港口邊的滬尾市街,也就常被民眾另稱為淡水。


                   「滬尾」是在淡水口東北側河岸的聚落名,也就是今天的淡水主要市街。「滬尾」之名(台
               灣話: Hōo-bé/Hóo-bué)應為凱達格蘭語轉譯而來,語源為「Hobe」,是河口的意思。《臺海
               使槎錄》中稱「虎尾」,《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中稱「扈尾」,淡水福佑宮「望高樓碑誌」中
               稱「戶尾」。可證明不同的「Hōo-bué/bé」名稱皆為「Hobe」轉譯之結果。


               李家雄

               2019/12/5/12:50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