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電子書_20200407
P. 90
「最難也最重要的合作-磨合與融合。」蒯亮道出參與計畫辦公
室課程規劃、授課與評審科學節目創作的心路歷程。科學傳播如同針
線般串起科學普及、科學教育,不同又帶有重疊的複雜,無論是科學
傳播課程或是科學節目的製作,乃至公民參與科學的角度,過程中總
會有認知與實作上的理念衝突,因此計畫辦公室扮演非常重要的協調
角色。科學家以實驗為研究導向,傳播媒介則以效果論天下,如何融
合彼此觀點,並且聚集足夠的智庫平台,也是科學知識管理的重要基
礎。蒯亮指出,國科會(現科技部)以往主導科學傳播事務是科教處
(現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司),但科教處在權責與定位上,又跟科學
傳播的角度不太一樣。整個計畫承辦人,甚至是科技部的領導者,對
這方面的看法、意見、支持度,都有相當的差距,所幸關尚仁老師帶
領團隊長期不斷與公部門溝通與磨合,例如說服科技部、教育部與文
化部共同推動,在每年的金鐘獎設立《科學節目獎》(現為《自然科
學紀實節目獎》),也因政策的推動,才有機會讓大眾更重視科學傳播。
蒯亮強調,任何一項專業的成長,必須跟著專業的社群走,整個
大環境從大眾走向分眾、小眾,數位匯流也帶動自媒體的成長,以往
科學傳播的推動,有大眾媒體的支持呼應,登高一呼馬上效果顯著,
如今分眾態勢已明,要立竿見影實屬不易。像是加拿大兩位插畫家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