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Dong Zen Magazine136
P. 33

依空法師:


 我在佛門的第一份工作



                    依空法師


           現在,我都沒有養成吃水果的「好」習慣。現在的學生物質豐裕,過堂
           時輕易推出水果、菜餚,可惜無法體會物力維艱、來處不易的稀有難得
           精神。
                 師父常說:「佛光山以文教起家。」念茲在茲,傾全力要把教育辦

           好。他禮賢下士、尊師重道,把教界僧信二眾的大德幾乎都網羅上佛光
           山教書,在寶藏堂召開無數次的佛教人才培育會議。印象最深刻的是,
           有一次會議正如火如荼地熱烈進行,師父突然叫人趕快準備午齋,因為
           座中有一位外道場的出家人修「過午不食」,大家只好臨時中止會議,

           吃飯要緊。多年後,他倡導的佛光會主題「尊重與包容」,其實他早已
           身體力行。
                 佛學院有些教授從台北搭飛機來山上課,以當時台灣的經濟條件,
           搭飛機算是高等消費。為了辦學,作育英才,佛光山不惜一切資源投入

           教育工作,其中有一位教授,經常半夜三更才到達佛光山。辦教務的
           我,不好驚動別人,只好獨自枯坐在頭山門的大樹下,在幽微的星光中
           守候教授的到來,並且還要張羅他的掛單、點心,讓貴客賓至如歸,
           沒有絲毫的不便。這是師父一向教導我們的「給人方便」的待客之道,

           某位教授有感而發說:「三代禮節,盡在於斯。」意思是說「禮失求諸
           野」,夏商周三代的禮樂精神,保藏在佛門展現無遺。
                 從日本完成學業回山,一頭栽進一連串的行政工作。前後接管過普


                                                                    東禪佛教學院月刊 31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