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課程教材(電子書版連結)ALL_Neat - 複製
P. 85

淺山˙客    客家淺山產業學坊建置計畫



                       這個土壤,再也沒有好種壞種的差別,從果樹來說,這貧瘠的環境可能會讓
                       他枯萎,但植物生病的方式是枯萎,人生病的方式是頭會變得很大,因為腦

                       袋中裝了太多的資訊在他一個人的腦袋,而不是他的編輯裝一些,他的同事
                       裝一些、無法去思考與消化。

                       一個好的媒體生態,就像果樹一樣,有多大的地上物,就有多大的地下物,

                       這是大自然的道理,有多大的根系,才撐得起多大的樹冠,樹冠就是結果,

                       對記者來說就是一篇篇的報導。拿到多少資料、邀得到怎樣的受訪者、能和
                       多少位讀者互動,對一個媒體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態系的營養來源。過
                       去,我們很少思考和讀者的關聯,當獨立記者便是不要為點閱率而寫,只要

                       為自己負責就好,不為點閱率而寫這件事情。

                         與讀者之間的關聯性

                       而記者想寫的和讀者想看的中間,到底有什麼樣的關聯性,其實每個人都有
                       想知道的事情,在怎麼樣都還會關心自己喜歡的偶像明星,但什麼東⻄會被

                       放大,每個人身上有那麼多閱讀的慾望,但這些東⻄是讀者潛在的需求,不
                       可諱言的是,很多的媒體放大集中了部分的東⻄,例如:有些媒體的某些報導

                       佔據了你所有閱讀的可能性,但這不表示我們不需要面對讀者。記者想寫的
                       新聞和讀者想看的新聞,如何拉短兩者間的距離,主不主流也非常重要,其

                       實主流很清楚人性,而且他放大了這個人性,也養成了這個人性,之後不需
                       要擔心主流這件事情。但對獨立媒體而言,其實要花更多時間和讀者之間建

                       立真正的關聯性,才能讓它活下來。獨立記者或小型媒體的扎根和讀者有很
                       大的關係。


                       不同意見的讀者如何進入生態系,如何培養不同意見的讀者來到這裡?  以一
                       個媒體來說,若果園中都只有某種聲音,表示這個生態系不太正常,才會一

                       直來很多奇怪的蟲,正常的生態是什麼意見都有。某種程度而言,大致觀察
                       讀者留言就可以大概知道這個媒體的狀態是什麼。



                       走向社會企業的初步嘗試

                       社會企業,強調收益的正向循環,而不以營利為最終目的;這種嶄新型態,可望為農⺠、
                       農產及消費者創造出一條友善的連結通路。

                       社會企業從事的是公益性事業,目的在於通過市場機制來調動社會力量。有

                       別於傳統企業「賺錢不計手法,獲利後再自由捐贈」,社會企業的營業項目、
                       經營模式與「實現社會公益」相關,因此所獲利潤除了維持公司的基本運作
                       外,多數仍將回歸於社會公益。


                       而友善農耕恰與社會企業相類似,兩者都十分重視「資源的有機連結與循環」。


                                                          -82-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