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中國抗日戰爭真相_Neat
P. 94

而言,一般反應尚稱良好。大本營嚴令日軍遵守「蘇州至嘉興制令線」,不得進攻南京。而前

            線部隊指揮官則力主乘勝追擊,認為直到攻陷首都南京,才能屈服中國政府的作戰意志。尤其

            是第10軍,率先突進越過制令線。大本營見前線不聽命令,特派作戰課長河邊虎四郎大佐,前
            往華中方面軍視察制止,回到東京竟按部隊意見說服大本營,御前會議獲得裕仁天皇的同意。

            最後特別由天皇發布進攻南京的詔書。證明日軍大本營從華北到華中的戰略指導都處於被動,

            不是追隨國軍的戰略指導,就是跟隨作戰部隊指揮官獨斷專行的冒進行動。
                 四、日軍從12月7日開始攻擊南京,守軍無論戰力及士氣遠不及淞滬會戰時期,故外圍陣

            地帶,僅兩、三天即告失守,複廓陣地立足未穩即被突破。待部分日軍從當塗渡江後,蔣委員

            長於11日中午就致電顧祝同轉告唐生智,相機突圍。當晚委員長並親電唐生智:「如情勢不能

            久持,可相機撤退以圖整理而期反攻」。激戰到12日17時,唐生智得知守備部隊已無力拒止日

            軍,徵詢各軍師長意見後,正式下達撤退命令。規定主力正面突圍,一部隨同司令部由下關渡
            江。結果廣東部隊第66軍及第83軍之大部按命令規定由正面突圍成功,其他各部隊竟爭先恐後

            地湧向下關,形成擁塞混亂突圍失敗,因唐生智為死守南京,將全城渡江載具全部收繳,至撤

            退時無船可渡;另因命令由正面突圍,卻又說「如正面無法突圍,可至下關過江」,以致斷送
            了10萬大軍,造成兵力的慘重損失及士氣的重大斲喪。

                 五、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之後,為防止軍隊強暴婦女獸行以維護軍紀,乃強徵婦女成立慰安

                 28
            所。 (附錄二:日軍慰安婦)


            附錄一: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統計表



                被日軍第二碇泊場「處理」掉的屍體                                 數 量

            1.日軍在 1937 年 12 月 15 日前處理的屍體                         50,000
            2.日軍第二碇泊場司令部安達少佐處理的屍體                                81,000

            3.日軍第二碇泊場司令部太田壽男少佐處理的屍                               19,000

            體

                叢葬地屍體
            1.崇善堂                                                112,266

            2.紅卍字會                                               43,071



            28
             洪桂己,《日本在華暴行錄》(國史館,民 74.10) ,頁 998-999。

                                                            70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