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5 - 中國抗日戰爭真相_Neat
P. 395

于院士  閱後評語

                我不是軍事評論家,也不是歷史學者,對於有關戰爭史的專著,我不宜置喙。王文爕將軍,

            請我為他的新著《中國抗日戰爭真相》寫序。最初,我有點猶豫,後來我看到這本新著的目錄
            及重要章節,我知道他這本新著不是考據式的專論,而是憑著他個人閱讀有關史料的心得,親

            身在軍旅的體驗以及訪問參與抗日戰爭的袍澤所得到的印象,然後再經綜合研判所梳理出的有

            關抗日戰爭的真相。這自然與一般史家的所著不同,因此我才膽敢為王將軍的新著寫序。
                王將軍具北方人的豪放性格,也敢說真話,不拘泥於一般軍人所慣有的寡言,及政治上的

            避諱。他同我有相同的少年生活的背景,我們都出身膠東鄉間,少年時即有警報、避日寇凌辱

            的經驗。曾看到抗日游擊隊持最落後的武器襲擊下鄉「掃蕩」的日寇,也聞知八路軍窩在鋸齒

            牙山區養精蓄銳,於勝利前夕,出山打垮抗日游擊隊,佔領山東。因此,抗戰勝利時,我們並

            未嚐到勝利的果實,即離鄉背井,度過4年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所以他與我對日寇侵華的痛
            苦感受並無二致。因此,當拜讀他這本新著時,感觸很深。

                從王將軍這本新著中,我得到下列4點印象:

                一、日寇侵華的暴行,罄竹難書;我們均曾看到、聽到日寇對中國人的殘暴。在其占領區
            內蹂躪中國人,尤其對婦女是姦而後殺,慘不忍睹。在中國大陸曾對中國人有數次大屠殺,而

            「南京大屠殺」是最殘酷的一次,曾有30萬中國軍民死於非命,而戰後日本竟不肯承認這個大

            屠殺事實,尤令人痛心疾首。

                二、在很長一段時間,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對立,誰是抗日戰爭的主力被嚴重扭曲。可是,

            凡經過抗日戰爭的人都有些慘痛記憶;然一般人人微言輕,難以扭轉這種誤解。於是王將軍以
            「上窮碧落下黃泉」的精神,尋找有關抗日戰爭的真相。日寇之侵華,非自抗戰才開始,早在

            滿清甲午戰爭,即想蠶食中國,清吏在被迫下,簽訂馬關條約,將臺、澎割讓給日本,這個恥

            辱,中國人牢記在心。當蔣中正委員長率領北伐軍路經山東濟南時,日寇即加以阻撓,並殺掉
            蔡公使,造成「五三慘案」。民國20年,日寇製造「九一八事變」,並成立滿洲國。民國26

            年蓄意製造「盧溝橋事變」,駐守盧溝橋的國軍吉星文團長是放第1槍抗戰的英雄,從而揭開

            八年抗戰的序幕。民國26年「八一三」淞滬會戰,即打了三個月,死守四行倉庫的是國軍謝晉

            元團長,從而打破日寇企圖以「三月亡華」的狂妄。26年太原會戰,壯烈犧牲的國軍郝夢齡上

            將;27年死守滕縣陣亡的國軍王銘章上將;29年棗宜會戰時,英勇禦敵,慷慨犧牲,被日軍奉
            為戰神的是國軍張自忠上將;33年豫中會戰,壯烈殉職的國軍李家鈺上將;未聞共軍高級將領

            為抗日而犧牲。抗戰八年,曾有大小二十二次會戰,其中三次長沙大捷,國軍獲得重大勝利。

            抗戰後期,國軍入緬作戰,孫立人為英軍解圍,受到英人讚揚;反攻緬甸,殲滅滇緬日軍,打
            通滇緬公路,恢復國際補給線。


                                                           371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