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中國抗日戰爭真相_Neat
P. 75

第七節  國共第二次合作全面抗日



                 民國26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蔣委員長於17日在廬山邀請全國各界領袖共商國是。中
            共針對政府「停止剿共,合作抗日」宣言,提出四項諾言,其重點為「實現三民主義,取消推

            翻國民黨的行動,撤銷蘇維埃政府,取消紅軍番號,改為國民革命軍待命抗日。」(附記一:

            中共發表共赴國難宣言)
                                                          12
                 26年7月15日,中共提出共赴國難宣言; 16日蔣委員長召見周恩來,告知將共軍主力改編
            為第8路軍,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轄第115師(師長林彪)、第120師(師長賀龍)、

            第129師(師長劉伯承)。8月25日,軍事委員會將陜北的共軍編為第8路軍,後於9月11日改為

            第18集團軍,朱德為總司令,歸第2戰區閻錫山指揮,開往晉北游擊;江南的共軍編為新4軍,

            葉挺為軍長,歸第3戰區顧祝同指揮,在江南游擊(戰鬥序列如附表五-一、五-二)。民國27年9
            月19日,毛澤東致蔣委員長之親筆信。(如附記二)

                 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於陜西洛川舉行會議,朱德認為:「應在軍事委員會之指揮下

            與政府併肩作戰,擴大影響。」毛澤東主張:「今後第1要義是要全力壯大自己,不必受戰區
            限制,不能打陣地戰,應分散鑽隙深入敵後進行游擊,努力發展根據地。」「在統一戰線中,

            採取獨立自主的政策,積極奪取領導權。」(附記三:有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同日,朱德、彭德懷聯合通電:「奉軍事委員會蔣委員長任命為正、副總指揮,遂即將紅

            軍改為國民革命軍第8路軍。部隊現已改編完畢,東進殺敵。德等願竭至誠擁護蔣委員長,追

            隨全國友軍之後,效命疆場,誓驅日寇,收復失土。」
                      9 月 26 日,朱德率第 8 路軍從陜西開赴山西時,毛澤東召集幹部講話:「中日戰爭,

            是本黨發展的絕好機會,我們共產黨的基本政策是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在敵

            後爭取民眾,擴大武力,建立根據地。」以實現「妥協、競爭、反攻」三階段對國民黨爭取領
            導權。(附記四:有關「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 五:有關「紅軍作戰原則」)



            附記一:中共中央共赴國難宣言(民國26年9月22日)

                 蔣委員長於廬山邀請各界領袖,共商國是,停止剿匪,合作抗日。中共中央發表共赴國難

            宣言:
                 周恩來執筆的全文如下:親愛的同胞們: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僅以極大的熱忱,向我

            全國父老兄弟姐妹宣言,當此國難極端嚴重,民族生命存亡絕續之時,我們為著挽救祖國的危



            12
             同前書,《民國大事日誌》,頁 562-569。民國 26 年 7 月 15 日,中共提出共赴國難宣言,9 月 22 日,國民政
             府發表該宣言。
                                                            51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