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107年定位與特色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手冊 電腦版
P. 72
2018 年新北市社區大學「定位與特色:社區大學裡的地方知識暨優良課程研討會」
地方產業,在環境生態是透過走讀-對談-反思,來做環境生態地方課程的脈絡,在文史
采風是透過擾動-深耕-再現,在地方產業是透過好物-手作-推廣。
環境生態的課程,形塑走在林口海之濱、跑在林口山之頂、騎在林口谷之坑的海岸線走
讀,林口海之濱有太多的環境議題,也觸及到很多稀有的議題;林口山之頂強調以車為
主的嗎,事實上也有路權的議題;林口谷之坑的部分,林口也是一個新的宜居城市,帶
這大家騎著腳踏車進去林口的舊社區,認識已經沒落的產業,利用這三個活動串結起新
舊民眾的感情。
在文史采風的部分也都扣合著子弟戲文化祭,拼布班利用子弟戲文化祭創作出相關藝術
創作,今年也多了大眾爺文化祭,在過程中也讓我理解到民眾和社大、社區的關係是怎
麼樣。
在地方產業的部分以茶為主題,林口有產茶但是並不好喝,比較特別的部分是他烘培的
技術,常常去其他地方批茶回來烘,我們並不是著墨在茶文化的復興,而是探討茶農的
故事,這些老茶農跟林口的關係、人生的故事與土地的連結,在食農教育,也是結合茶
葉開設耕種的課程;自然無毒手作,今年以林口的茶葉做一個元素,開始產製出綠茶
等......。
在生活藝能課程的部分,走向生活課程公共化,薩克斯風班、佛朗明哥班,有辦法承接
兩個小時的演出,甚至薩克斯風班可以有售票的演奏會也有公義的活動。
接著是今天主要想像各位分享的,地方學的實踐面向,黃武雄老師曾經說,我們是套裝
的師資結構,但是在地方學我有這樣的解釋,將匯集散落在林口各社區村落間的智慧知
識、歷史文化資產、環境與生態、常民生活、社區議題,將其有系統透過專家學者的整
理,並與在地社區對話與融合,將詮釋權轉譯給民眾,以其發展成具有在地特色的地方
學。而我的重點是在後面,我們社大是用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的方式來解釋地方學,
人是必須放進去的,或是我們透過學界的對話,轉換給民眾來發聲,發展具有地方知識
的地方學,所謂的優良課程,到底是誰的優良課程?我是覺得在社大的課程都是優良課
程,可以從地方裡面屬於自己社大詮釋的課程,優良課程你在不同的承辦單位,還是不
從的選拔方式的話,會成為不同的指標,來界定老師的學習成果,這門課程優不優秀,
是可以再想像的。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