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臺北大學70周年校慶特刊
P. 27

社區角度,「有臺北大學很好,但還不夠。」                            助學校維護環境、照料植栽…等任何學校的需要,落
                                                              實雙向「北大一家親」。
               「臺北大學有很多系所都蠻有名,而且都和社區發
              展息息相關。」鄭坤華期盼未來學校能開設更多開放                          龍學里長周秀鳳稱讚,因為和臺北大學師生生活在
              民眾修習的課程,同時鼓勵老師和學生實際以社區為                         一起,整個特區充滿青春活力,也帶動社區的學習動
              研究對象,應用所學協助社區分析並解決實質問題,                         力。社區民眾走幾步路就可以進入校園運動、賞花,
              包括社區組織的發展瓶頸、容積獎勵膨脹帶來都市計                         特別在張平沼校友的捐贈下,春櫻盛開季節,更讓居
              畫檢討議題…都亟需學者運用學術理論,引導社區找                         民們感覺「我們真的很幸福!」
              出發展方向。
                                                               只是也因為臺北大學城環境太好,加上當年容積獎
               學校所在地、龍恩里長黃家賢也肯定,「北大特區                         勵忽略公共建設和學校容量,導致在一片減班潮中,
              之所以受到大家矚目,絕對是因為臺北大學。」學校                         特區家長每年都為子女入學問題傷透腦筋。「希望臺
              校園提供社區長者、親子很好的空間,而來自全臺、                         北大學協助北大高中改隸附中,同時遷校大學校園並
              全世界的學生,更豐富了整體社區多元風貌和文化特                         增班,滿足更多家長期待。」
              色。

               和鄭坤華一樣,黃家賢同樣期待未來學校更多師生
              能發揮專長參與社區,無論是協助去除治安死角,或
              是透過實際行動陪伴長者,而龍恩里民也會很樂意協











































 26                                                              國立臺北大學七十周年校慶特刊│                         27
                                                                                                         27
                                                                 國立臺北大學七十周年校慶特刊│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