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臺北大學70周年校慶特刊
P. 4

求真求實 邁向未來



                 - 國立臺北大學七十周年校慶賀言


                 ◎李建興 ( 臺北大學創校校長 )


                  時序站在二十一世紀更迭的開端,即公元 2000 年                      始即綠意盎
                 二月一日,國立臺北大學正式成立,迄今屆滿二十周                         然,極富環
                 年。本校成立典禮在三峽新校區舉行,慶祝酒會在當                         保。
                 天下午於臺北法商校區舉行,兩地皆熱鬧非凡,冠蓋                          5.  校 內 有
                 雲集,掀開歷史新頁,開創教育史頁的新篇章。
                                                                 花蓮奇石數
                  其實,當時新校區重大的籌備工程,積極推展中極                         顆,高大壯
                 有特色,其中如校地問題是主要癥結,原則上大學設                         觀。
                 校,土地應由地方政府無償提供,本校擬提供土地:
                                                                  6.  本 校 校
                  1. 新校地由地方政府徵用,交學校無償撥用使用。                       園內預置 13 座體育場館,如簡易球場、符合奧林匹
                                                                 克運動賽事之田徑場、羽網球場及游泳池等。
                  2. 私有地按公告地價加四成,依法有據,公有地亦
                 按公告地價徵用,依法令發給救濟金;這部分則爭議                          7. 最後,則不得不提及本校已有七個學院,各有專
                 很大,折中協調多年。                                      用大樓,除外,圖書館、資訊中心及三座學生宿舍各
                                                                 為七、九、十四層高,供學生住宿。
                  上述校地撥用,最後的結果是公、私有地合計 57.64
                 公頃。                                              最後,本人提議已有的成就與特色固然值得珍惜,
                                                                 但未來臺灣社會將至高齡化、少子女化、科技化、全
                  土地產權撥用清楚,本校則據「建校門」、「圍校
                 園」。除此之外,時間雖久,但須提醒:                              球化、人工智慧化等劇烈進步與發展,大學為社會菁
                                                                 英及知識領導的寶庫,因此本校應朝幾個發展方向不
                  1. 校地是大漢溪河谷,大小石頭嶙峋,大小深溝棋                       斷努力:
                 列,內政部營建署給予基隆 13 號快速道路餘土 43 萬
                 立方米淨土,足以填平校地,十分感謝。                               1. 整合化:本校各學院、學系間、縱橫分次整合,
                                                                 促進學生提升高質量。
                  2. 共同管溝,學校採最新「工法」校內預設共同管
                 溝,長寬兩公尺見方,讓機電管線等預先埋設。                            2. 產學合作化:雖是老生常談,但學以致用或務實
                                                                 致用,至為重要。
                  3. 校內道路:本校內道路分六米、八米、十二米等
                 三種,並鋪設人行步道等極為方便。                                 3. 科技化:學習的工具或學習的目標,都應兼具到
                                                                 科技結合,如數位化、人工智慧化,趕上科技實用。
                     除外,還有電力中心及電力供應站 13 座,淨水場,
                 自來水設施及垃圾堆置處理場等,不一而足。                             4. 社區化:重視本校與本地社區的結合與實用。
                                                                  5. 國際化:重視學生雙語教學及流利的外語,以利
                  本校校園內有幾項特殊景觀來之不易,值得介紹:
                                                                 國際交流。
                  1. 飛鳶廣場:社區民眾在成立日,贈送學校留念,
                 永遠與學校在一起。                                        最後,本校自創立以來,五度(臺灣省行政專校 -
                                                                 省立法商學院 - 省立中興大學 - 國立臺北大學等)歷
                  2. 一座人工「心湖」廣二甲,經校友們尤其傑出校                       史傳承不綴,更要擴大;本校設有七個學院,數十個
                 友「張平沼」先生廣植「櫻花」,已成校園一大特色。                        科系,橫的交流更不可或忘,開國立臺北大學求真求
                                                                 實,邁向未來真善美的大學百年名校的榮景。
                  本校已有四任校友總會理事長,許新枝、江丙坤、
                 張平沼、謝士滄等,卓越領導、出錢出力,貢獻最大。
                 特附一筆。
                  3. 三座吊橋貫穿心湖。

                  4. 數千棵大老樹,社區民眾先後捐獻,使本校一開


                 4 4                                                                                                                                                                    國立臺北大學七十周年校慶特刊│                          5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