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8 - 易經_Neat
P. 348
解讀
無號,高亨說:“無,當作犬,形似而誤。號,哭號。古時侯人以犬號為惡
兆。《器子?兼愛》下篇:‘昔者三苗大亂,犬哭于市。’是其例。故爻辭言:‘犬
號,終有兇。’”《象辭》以為無號即無號令,與經意有別。
“上六”陰居卦之極,猶君子得時,小人失勢,為眾陽所“夬”之。“無號,終
有兇”,無須哭號,小人最終是要被“夬”去的。
歷朝歷代都有小人當道之事。小人當道,禍國殃民,當然是統治者考慮要
解決的問題。在商滅亡后,箕子說:“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
平”(《尚書·洪范》),只有清除小人,統治政權才能得到鞏固。《易經》作
者總結了歷史的教訓,在夬卦中闡明了清除小人的做法。卦中五陽一陰,小人
在上,眾陽共決之。夬的辦法就是卦辭中所提出來的四條原則,總的來說是按
內部矛盾處理,采取“中行”措施,不使用武力。但清除小人不是輕而易舉之
事,初九“往不勝”,沒有勝利的把握;九二“惕號”,時刻保持警惕;九四“臀無
膚”,只有“牽羊”。而“九三”和“九五”與小人有些曖昧關系,三獨與“上六”相
應,有“遇雨若濡”之象;五親比于“上六”,受其甜言蜜語之惑,故爻辭戒之“夬
夬”,即清除小人要痛下決心,絕不留情。《易經》作者就是這樣步步設辭,多
角度地闡明清除小人應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應有的態度。
解讀易經(第四十四卦)——姤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