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4 - 易經_Neat
P. 394
上九:留意保護自己的腦袋,首領不失,自然吉祥。 《象辭》說:爻辭講
以忠厚為歸宿之所以吉祥,由于上九之爻為一卦之終爻,像人秉守忠厚,必得
善終。
解讀
敦,李鏡池說:“敦,借為耑,聲通。《說文》:‘耑,物初生之題
也。’徐灝《說文注箋》:‘耑之言,顛也。頁部:題,*也。*亦顛也。’段
注:‘耑,猶頭也。’統言之,耑指頭,分言之,耑指額。”《象辭》作者釋
敦為厚,釋艮為止。以為爻辭“敦艮”,猶言以忠厚為歸宿。與經意不
合。
此爻是說要抑止自己的言行,必須要有敦厚的德行才行,只有敦厚誠實的
抑止,才會吉祥;不然則會變為小人的投機取巧,既害人,又害己。
艮卦闡釋的是“適可而止”之道,但又是示喻“穩步前進”的精義的。艮
卦的卦形是一動一靜,相互為用。艮是違背,引伸開來又有停止、怨恨、堅硬
的含義。艮卦是山的形象,陽已上升到極點,有止的意義。卦義說:在人的身
體上,最不容易動的靜止部分是背部。背部靜止了,身體就是想動,也不能
動。用來比喻內心寧靜,不為外物所動,就不會妄動;即或在行動中,內心依
然保持寧靜,就可以到達忘我的境界。當到達這一境界時,對外界的一切刺
激,心都不會在乎。有了這種境界,能夠不論動靜,內心都保持寧靜,必然產
生理智,能夠行止有度,不會有災難。說明在應當止的時候止,在應當行的時
候行,動靜不失時機,前途必然光明。孔子曾說:“于止知其所止”。《大
學》一書中說:“止于至善。”就是說,上止于仁,下止于敬,子止于孝,父
止于慈,人與人之間止于信。這樣相互參證,所以是忘我的境界。
艮卦是兩座山重疊之形,象征穩重又靜止不動,示喻在思考時不可超出自
己所應遵行的道德本分。人在行動時,腳趾最先動,但難免走偏,也難以長久
堅守正道,因而告誡人們,要先控制腳趾,堅守正道,才能有利。說明人的行
止不必勉強追隨他人,不必剛強偏激,還要自我約束,出言謹慎,堅持到最
后,才算“止于至善”,“以厚終也。”艮卦的這番論述,不正是啟迪我們追
求美麗的至尚境界的智慧之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