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2018 Yearbook
P. 74
2018 第五屆金冠獎得獎人
第五屆金冠獎
我的文學生涯三部曲
十美,不是十全十美。名副其實,是家中第十個女兒。在半個多
世紀前生於重男輕女的台灣舊式大家庭中,在當時別說是第十個女兒,
即使是第二、第三個,都要被取名為招弟了。幸運的是,在一個知識的
大家庭中,年長的兄姊都會幫忙家務,所以總是在哥哥或姐姐、姐夫的
臂彎裡,被呵護著成長。難怪長大出國後,每次回國和姐姐們團聚,早
餐仍然可以享用到姐夫或姐姐們,習慣性的遞過來一杯由奶粉冲泡出來
香噴噴的牛奶。因為家庭成員過多,每次團聚,即使以我為主賓,在眾
多兄姐、姐夫之中,依然只有坐在沙發椅背的份。記得初中開始懂事些
了,曾問過父親,為什麼給我取這個名字,因為每次自我介紹時都需刻
意重申由來,以免有自喻十全十美之嫌,實在太麻煩我了。誰知父親一
點不同情,還不經意的回我:在我們家可是個圓滿的好數字呀。
上世紀70年代中期的台灣,人們開始了一股來美風潮。為了開闊
視野,尋求更廣大的拓展空間,我也不落人後,毅然辭別了故里和親
人,於1977年來到了新大陸。
陳十美 那時也正是華人移民來美開始增加之時,位於蒙特利公園市的「小
May Chen 台北」已經成形。但我發現,華人在資訊方面顯得非常貧乏。那時尚無
電腦,不像現在可以憑藉網路傳遞信息,一切全賴平面媒體,於是我就
有了創辨一份報紙的念頭。經過租屋、購買器材、招募人員、向州政府
登記等一連串積極的籌畫,並付諸行動,「南華時報」於焉誕生。
因自幼喜好文學,對寫作從未忘情,在辦報之餘,自己也仍時時
提筆寫作,更為了要以文會友,因此加入了「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
。這個北美洲最大的文學社團之一,擁有多位成名實力派大作家,和許
多年輕的文壇新秀。在無限仰慕之餘,我只能兢兢業業做一些採訪的記
實,放到自己發行的報紙上,勉強算是一點對社區服務的記實文學吧 。
2010年3月在作協的一個換屆理事會中,因為大家的謙讓被選為會
長,並連任一屆。在四年任期內,辦過十五次會員新書發表會,邀請名
人演講,每年出版會員文集《作家之家》(The Writers’Garden) ,創
立本會特色「名家講壇」邀請國內外名人演講,第一次由周氏三兄弟,
本會前會長周愚(周平之),及他的二弟,世界周刊前主編周勻之,三弟
康乃爾大學東亞圖書館前館長周明之,分由紐約及佛羅里達州前來任主
講人;第二次則邀請紐約的名作家施叔青女士任主講人。
2009年仲秋,南加州各界籌辦祭孔大典,為了要找出一張1986年
豎立於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孔子銅像照片,我在倉庫封塵已久的
「南華時報」合訂本中翻找,除了順利地找出了那張照片外,一時因一
股戀舊心的驅使,又繼續翻閱過去的那些陳年往事,自80年代起的社
全家福
區報導、時事評論、藝文副刊......以及諸多褪色發黃的照片,看到這些過
去自己的心血結晶,令我陷入回憶、沉思,進而激動,久久不能自已。
心想,我等都是走過這一段歷史的見證人,酸甜苦辣的艱辛已構成今天
華人全面亮麗的成就,為了給我們的子孫,揮別過去華人在美國歷史中
刻版的工人形象,呼籲大家何妨在有生之年留下它的奮鬥痕跡,供後
來者緬懷與遵循。心情平復之後,終於由激動變為心動。於是立即拿起
電話,向作家協會的諸多好友,寫作高手們一一訴說我的心聲和構想,
沒想到全部都是肯定的回應。
得此鼓勵,使我信心大增,立即由構想變為行動,召集各行各業華
人菁英與會商討,集思廣益。因「南華時報」創刊至當時洽為30年,
乃決定以《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為書名,將30年來南加華人之政治、
2012年發行的「作家之家」 社會、經濟、工商、文化、教育、體育、交通、醫療、藝術、文學......
之變遷、進展,編纂成冊。
~ 74 ~ The 5th Golden Crown Award & The 27th Board Installation Event Book ▓ 第五屆金冠獎暨第27屆年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