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38
摘 要
在台灣民間宗教信仰中的「公媽」,就是指已經「去世的雙親」及「祖
先的靈位」而言,因此「拜公媽」即宗教學所謂的「祖先崇拜、祭拜
3
祖先」。 一般說來,台灣民間信仰於習慣上都把逝世的先人看成家中
之一員,為此在家庭的廳堂都設置「公媽龕」或「神主牌」加以供奉
膜拜。藉著兒孫的祭祀行為,表示祖先靈魂之永生以及家族血脈之延
續相傳,同時亦可防止祖先靈魂淪為陰間的餓鬼以致危害子孫。子孫
一旦疏忽祭拜祖先,相等於斷絕祖靈之血脈及永生,是大不孝的行為。
這點也正是「祭拜祖先」在台灣民間被視為家族的「香爐耳」,以及
4
凸顯祭祖儀式可以溝通活人與死人倫理關係之重要性所在。
本專題擬針對民間宗教祭拜祖先的起源、儀式、以及祭拜祖先的意義
5
進行探討,最後再以「基督教」的角度,去探討並回應現代基督徒面
對民間宗教「祭拜祖先」的態度與可行性做法。
本專題共分成六章來描述。前言,乃是在說明本專題的研究動機及目
3 董芳苑,<從宗教神學看祭祖問題—論拜公媽>,黃伯和等著,《基督徒與祭祖》(台北:雅歌,
1994), 66。
4 董芳苑,《探討台灣民間信仰》(台北:常民,1999), 261。
5 「基督教」有許多不同的教派,本文所指的「基督教」,皆以筆者所屬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