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test
P. 7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俗諺「千年松,萬年杉」,杉樹的品質與耐用度,是很多行家才知道的經濟木料,「台
                  灣杉」是全球唯一以「台灣」當屬名的植物,而「台灣杉」也是台灣最高大的喬木,
                  傲視群雄。
                  台灣生產之柳杉(吉野杉)、杉木(福杉)及台灣杉(亞杉) 作為製材材料,繼而加工成

                  製品,使用廣泛。但面臨市場行銷知名度低,沒有銷售平台和通路的情況下,自給率
                  連 1%都不到,然而台灣每年由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日本、加拿大大量進口木材
                  600 萬立方公尺。本地的木材供應幾乎全被海外進口材壟斷。除了部分建物因為申請

                  綠建築標章需要積分而指定使用國產材外,其餘就剩古蹟建物的維護修改時才會選擇
                  國產木材。
                      身為長期為林業服務的一員,門市銷售與苗木栽植規劃的我,對於深入了解林業
                  作業流程,有絕佳的機會與管道。藉由讓更多人民眾了解木材從栽種、成林、製材、
                  成品的過程,來讓民眾知道木材製品的成本與價值所在,藉此推廣台灣國產制材品,

                  並使台灣林業的木材自給率提高,共同為國際節能減碳的行動趨勢盡一份微薄之力。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動機


                  「伐木不是開發,而是林業正常的經營行為」,如同稻米成熟後要收割,林木長成一
                  定的樹齡後當然也需要伐木,以免老死、枯死。
                  21 世紀人類生活最大的改變,就是數位與網路的誕生。
                  立意良善的企業如果能將人工林撫育、疏伐植木學問與經驗透過數位設計導覽給所有

                  參與者,激發他們的興趣。簡單、快速、易懂的呈現,也讓學習者更快進入狀況知曉
                  合理的疏伐以「砍三留六」的間伐方式取代一次性大規模的「皆伐」,適度的開發林
                  產業對森林生態有益。這麼一來產業得到傳承,永續的利用使環境得到保護亦能強化

                  固碳能力,更能推廣國產木材,藉由市場端曝光度、銷售額的增加,提升整體木材市
                  場的運作規模,藉此有效提高國產木材自給率。


                  第三節 研究步驟


                  從中華木構協會、林產事業協會、各式林業公會、各及大專院校、林業學院、農委會
                  林務局、各級主管機關、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工研院、中研院、林試所、行政院主
                  計總處等資訊提供單位處所、在地耆老、原住民委員會、林業從業人員,匯集林業知

                  識與經驗,打造從上游至下游有系統的林業產業知識鏈,藉此使民眾能深入淺出的了
                  解台灣總體林業實力與競爭力,了解國產木材真正的美與價值。





                                                             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