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地理脉冲》
P. 82
却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在与 出自己,活出独立自由,丰富着生命的内涵,
其往来的名士中,张溥、陈子龙、李存我 她的灵魂是坚不可摧,也是需要我们用一
均是有铮铮风骨的民族志士,柳如是常与 生来铭记的。
他们纵论天下兴亡。在盛泽时,柳如是曾 参考文献:
对张溥说:“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 四、青楼文化与江苏文化的联系 [1] 肖锋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 [EB/OL].《新电影传奇 —— 万茜 柳如是》.
戡乱御侮,应如谢东山运筹却敌,不可如 与影响总结 [2] 刘斯奋《白门柳》[M].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7 P5.
陶靖节亮节高风。如我身为男子,必当救 [3] 江苏人民政府《走进江苏》[EB/OL].
亡图存,以身报国!” [15] 青楼文化,江苏文化,他们两个之间的 [4] 江苏省地方志《省情简介》.
柳如是的后世影响是最大的,一部《柳 联系与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终于有了一个 [5] 佚名 《秦淮画舫录》[M]. 阅读公版书 p5.
如是别传》将其盛赞为“民族独立之精神”, 结论:江苏文化尤其在秦淮文化方面接受 [6]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M]. 湖北长江传媒数字出版有限公司 2008-06-01 P100.
[7] 顾城《南明史》[M].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1.7 P5.
为之“感泣不能自已”。陈寅恪先生一生 的青楼文化的影响较多,青楼文化也与当 [8] 赵霞 , 向洪 《正说秦淮八艳》[M]. 哈尔滨出版社 2006.12.01 P5.
的真实写照是写在了王国维的墓志铭上“独 时以及后世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共同 [9](清)钱谦益编《列朝诗集》[M]. 中华书局 2007-09 P55.
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概柳如是最 发展。 [10] 寇白门获取最新 学术百科 - 知网空间 [EB/OL].1998-1-1.
大的价值就在于其的精神,虽然说秦淮八 我从秦淮八艳的生存时代以及她们的文 [11] 宏亚《妙女卞玉京(秦淮八艳之六)》[EB/OL].2005.12.04;
艳中个个是忠贞烈骨,但是那些的存在只 化来观察与江苏文化的联系与影响,秦淮 [12] 林语堂译《东坡诗文选 / 林语堂中英对照丛书》[M].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05 P121.
不过是本性使然,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 八艳的文化作品和以及更加珍贵的她们的 [13] 吴伟业 .《吴梅村集》[M]. 四部丛刊本 P68.
[14] 赵伯陶 . 《秦淮旧梦 —— 南明盛衰录》[M]. 济南出版社 2008.4 P86.
而柳如是的精神是作为一名封建社会的底 精神感染着秦淮河以及江苏人民的文化思 [15] 柳素平 . 《女侠名姝柳如是》[EB/OL]. 光明日报 .
层女性,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独立。 想进程,也深深地在江苏民风的形成中灌
秦淮八艳都需要爱情,而柳如是认为的爱 输了独立自由、追求正气的思想,在整个
情应当是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名仕 江苏省的文化建设中,正确的青楼文化起
娶名妓,婚礼只能够在黑夜里举行,如同 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让最美丽的花绽放在黑暗里,而柳如是的 青楼女子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前社会存在
婚礼却是在青天白日下举行,而虽是青楼 的畸形群体,她们的生存模式并不一定如
女子,却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见证着自 你们想象的那样不堪,她们有才华,有文
己心灵的成长。这样的独立自由之精神, 化,是那个年代杰出女性的代表。有的女
在今时今日的江苏和中国都已经是濒临灭 性如同柳如是那样追求生命的独立与自由, 东平影视城青楼
绝,我们的生命应当是由我们自己做主, 她们的故事至今仍在江苏省传唱着,也引
我们应当注重着自己的心灵世界,文化应 领过一代代的民族知识分子和文学大家筑 青楼这个词,原
本指豪华精致的
当由我们这样的心态来构建。 起他们的信仰。 雅舍,有时则作
茅盾文学奖得主刘斯奋的《白门柳》以 在我们迫切需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为豪门高户的代
及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分别采用小说 观的今天,我们需要以古为鉴,也需要在 称,如《晋书·麹
和正史的方法来描绘一个青楼女子,在此 文化创作的过程中学习青楼女子对文化艺 允传》:" 南开朱
门,北望青楼。"
基础上,扩展到明末清初整个江南文人的 术的追求与探索,也需要学习她们在追求 邵谒《塞女行》:"
生存状态。柳如是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也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过程中所 青楼富家女,才
是第一位有史学家为其作传的青楼女子, 践行的那份骨气,文化的创建是需要汲取 生便有主。" 南
她最大的意义是因为她超前,当今时代的 传统文化的精华,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创新 梁时,刘邈《万
山凶采桑人》诗
很多女性都无法真正拥有她的傲骨与独立 的。而那些积极的精神应当永远贯彻在江 首句云 :" 倡妾
自由精神,而她却划时代地创造了一个真 苏省文化的建设中。我曾经看过苏州昆剧 不胜愁,结束下
正的女人形象。 《红豆祭》,主要讲述的是柳如是激励丈 青楼。" 不过这
里说的"倡妾",
柳如是和陈圆圆如果非要比较的话,我 夫钱谦益为国守节的故事,我们的文化中 可能只是 " 家妓
更加倾向柳如是。陈圆圆空有绝世的美貌, 存在这样的正气联系,是我们的荣幸,也 " 而已。
却无法拥有像柳如是那样实在的内涵。陈 应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寻找那些更加可
圆圆如是苏小小,是每个男人心中的一个 贵的传统文化精神。
梦,而柳如是却能够跳出时代的牢笼,活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