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tmp
P. 19
老上海的回憶(9 - 3)
憶我在上海曾經讀過的中學 劉 冰
震旦大學附屬中學 所以每月初就要我帶一麵粉袋的白米到學校,
中午去姑媽家吃飯時交給她,作為飯錢。
1945年八月中旬,日軍投降,在後方的
杜月笙準備回上海了,在杜美路杜月笙房子 學校裡我記得好像沒有體育課,但每節
辦的育群中學,原是權宜之計而成立的,現 課間有休息時間,不准留在教室,一定要去
在不得不結束,距離開學沒有多少天,學校 外面操場活動,所謂操場,也不過是二幢教
要找一個地方搬也不是容易之事,在多方策 學樓間的空地,我們同學祗能踢踢永字牌小
劃之下,祇能求上帝了,天主教辦的震旦大 橡皮球,打打玻璃彈子而已。時隔三十多年,
學設有附屬中學,瑪利亞伸出了援手,願意 我在洛杉磯時,我們店裡來了一位客人,見
接受原祇有初一初二學生的育群中學全部學 面就叫我劉冰,我問他你怎麼認得我,他說
生併入震旦大學附屬中學繼續學業。 我記得你在震旦讀書時,踢小橡皮球時就是
這種樣子,原來他是我震旦時同班同學。
1849上海成立法租界。1903年天主教耶
穌會,馬相伯創立震旦學院為校長。學校屬 震旦對學生的品德要求非常嚴格,學校
於法國天主教,除國文、英文外,其餘都用 印了些獎票,上面有不同的數字,如5、10、
法文上課,英文每周僅有二小時,對我們這 15、20等,學生品德好有表現時,訓導老師
些插班生,法文另外要補習加課,一學期總 就發一張有數目的獎票給你,學生把獎票累
算學了幾句,1972年我去歐洲考察印刷,“米 積起來,學期結束除操行成績可加分外,也
壓細、剝殻”到處行得通。 可抵學科的分數。因此有些同學就把自己的
橡皮、鉛筆等交給訓導老師,說是撿到的,
賺取老師的獎票。學校是天主教學校,鼓勵
學生信教,但不強迫。我記得每星期四下午
最後一節課,信教的同學都去學校的教堂聽
教義及念經,其他同學留在教室,由教導主
任來講課。
當時中學教導主任是龔品梅神父,穿著
世紀老人馬相伯, 黑色神父長袍,胸前一排紐扣一直到地,走
63 歲創辦震旦大 起路來很威嚴,同學們都怕他。有一次龔神
學,65歲創辦復旦 父來上課,叫我站起來,說他在教室後門窗
大學,生命的美麗 洞中看到,我在某天上某節課時和同學說話,
驚艷了時光. 應當處罰,以後要注意。我認為說過算了,
不知道學校結束給我的成績單上操行丁等,
1912年改為震旦大學,設立附屬中學, 我被請出校門。
1937年成立初中部。 龔品梅神父解放後坐了十八年牢,放出
我在震旦讀書,每天午餐到住在附近西 來後到美國紐約,我本想到紐約去拜訪他,
門路的小姑媽家吃飯,她當然不收我錢,母 感謝他對我的教誨,可惜沒幾年他就去世了。
親說我每餐要吃三碗飯,人家也要被我吃窮, 震旦後來併入交通大學,震旦醫學院結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