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tmp
P. 7
為豐富,是良渚文化的中心。2019年7月6日 福泉山實際上是人工堆壘的一個高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 這個台高7.4米,東西94米,南北84米,其工
過將“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 程量之大是驚人的。遺址出土的陶杯底部有
錄》,正式成為中國第55處世界遺產。5300 早於甲骨文的最早的文字雛形。上海良渚文
-4200年前,環太湖流域分佈的以黑陶和磨光 化遺址多達15處,出土了大量玉器和陶器,
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良渚文化,因 是當時國內最精美的玉器、陶器之一。這其
其大型墓葬、村落、祭壇、陶器、石器、象 中包括玉斧、玉鉞在內的大量玉制禮器。這
牙及嵌玉漆器的大量發掘被謄為中華文明的 些發現可能表明,包括古代上海在內的良渚
曙光。良渚古城世遺在浙江良渚、瓶窯兩鎮, 文化早於夏朝即出現了國家雛形,這為研究
而良渚文化的輻射範圍則要廣得多,嘉興南、 中國的國家起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例。
上海、蘇州、常州、南京都有發現,甚至遠 • 馬橋古文化遺址
及安徽、江西。在上海,青浦區的福泉山遺
址就是良渚時期一個重要的聚落區 [圖5]。 馬橋古文化遺址地處東俞塘村,閔行區
馬橋鎮以東2公里。1959年開始發掘,含3層
不同時代的文化遺存:上層為春秋戰國時代
印陶文化遺存;中層出土大量商代石、骨、
陶器,為太湖地區早期印陶文化的典型遺存,
被命名為馬橋文化;下層發現新石器時代建
代建築遺跡和墓葬,為距今4000年的良渚文
化遺跡。文化遺存下面還有一條貝殼沙帶,
說明距今5500年已經形成陸地,從崧澤文化
至良渚文化過渡時期,先民們就開始在這裡
繁衍生息。從夏商時期至唐、宋、元時期,
這裡一直是先民們的定居地。1982年,馬橋
圖5 遺址被考古界定名為“馬橋文化” [圖6]。
上世紀60年代初,上海的文物工作者在
青浦福泉山附近的河岸、溝壁和地面上,發
現了古代的陶片。1982年紹興來的民工隊在
修築路基時發現了半塊玉璧,直徑近三十厘
米,不但在上海是首次發現,在全國同類出
土玉璧中也是“大王”,預示著福泉山有可
能出現四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大墓。這一年的
11月29日,因陰雨連日,福泉山東坡的四號
坑西壁小量坍方,在深一米多的位置上露
出了一件灰白色的東西,高六七厘米,方柱
形,中間有圓孔,這是良渚大墓特有的隨葬
品玉琮。隨之,一座隨葬空前豐富,有鳥獸 圖6
紋玉琮、磨光玉斧、墜珠玉項鍊、獸面紋象 馬橋古文化遺址處在崗身地帶上,崗身即古
牙雕刻等大批稀世珍品出土的良渚大墓發掘 海岸遺跡,為研究上海地區的成陸年代和文
出來了。1983年至1984年又繼續發現六座良 化歷史提供了確鑿的證據,遺址的發現,將
渚大墓和幾十座戰國墓和漢墓。 上海一帶的歷史推前了2000多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