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C:\Users\sunny\OneDrive\Desktop\李道极\上海人26\
P. 26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建此屋,吾廬獨破受
凍死亦足!”我接著他的話把這首詩誦了出來。
他問我這首詩是在哪里看來的。我說:“前 该该该邱根發仍保留著汪道涵贈送
他的文集,主要收集整理建
幾年看了郭沫若在 70 年代出版的《 李白與杜 國以後後者的講話和文章.
甫》。書中有杜甫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攝影/陳思眾)
以及《三吏》、《三別》。”
汪道涵說:“這是他一家之言。”他建議
我看看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有關唐詩與宋詞 後來我從原愛建董事長范永進處了解到,
的書籍,例如《中華活頁文選》《古文觀止》 八十年代初,汪道涵曾對愛建公司在零陵路宛
《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選談》叢書等以及前不久 平南路口建造的 2 幢大樓僑匯房很關心,並多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俞平伯所著的《唐宋詞 次提出,要打破房地產一家建房的格局,各區
選釋》等。 縣、單位都可以建房。那時“住建辦”如雨後
春筍,極大程度地解決了住房難,以後住房市
他還特地推薦了《辭海》,我說我購買了上 場化,與之也有很大關系。
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文學分冊》。他 從 80 年代末的人均 6 平方米到如今上海市
說很好,但其他類別的書,也要有所涉獵,例 區人均住房面積超過35平方米,要真心感謝一
如醫藥衛生、經濟等等,多讀書才能漲知識、漲 批像汪老這樣的上海老領導,他們在不斷改善
才幹,為上海改革開放服務。後來我聽從他的 普通老百姓生活質量方面,做了無數探索研究
建議,陸陸續續購買了十幾本其他類別的書,並 開創性的工作。
堅持看完。
汪道涵任內推動改革開放,凡是以民為本,
說著說著,他又談到了住房。“住房是個 他都從善如流,贏得了人民廣泛的讚譽與愛戴!
難題,是個難題。”他若有所思,重覆地自言
自語道。 前不久,我參觀位於上海現代管理中心二
樓的“道涵藏書館”,其中收藏著他留給上海
時間在無拘無束的交談中,很快流逝。回 的六萬冊珍貴圖書,這從另一個角度可以看出
頭一想,我們實在已經在耽誤他的休息啦。他 他的學識淵博。
大概看出了我們的心思,說:“不耽誤我休息, 當初他推薦我讀的書籍一直放在我的案頭。
是我麻煩你們。”
看著它們就想起當年汪道涵溫文爾雅的樣子。
他的這句話使原先拘謹的我們立馬放鬆了下 他當年還計劃著有機會前往他老家安徽明光市,
來。不少休息天,他就是在調研、思考中度過。 那里建立了汪道涵藏書樓,他真是學到老,做
後來,只要他來到怪樓,都會問及我的讀 到老,讀書到老啊!我至今養成讀書藏書好習
書情況。有一次我提及近期閱讀了弘一法師李 慣,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得益於他的鼓勵與影響。
叔同的傳記及詩歌,汪道涵對其大加讚賞,並
隨口誦起了他的一首《送別》,“長亭外,古 汪道涵(左)與辜振甫握手
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
作為一名身居高位的共產黨人,汪道涵時
時關切著底層大眾的衣食住行、家家戶戶的休
戚冷暖。現在想起來,那天這些談話和探討,
對他著手解決全局性的問題,至少起到了掌握
實情的作用。當初他談及的住房解困方案,其
實就是當今經適房、廉租房的萌芽。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