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图解猪病防治
P. 147
图 5-3 皮肤红斑 图 5-4 皮肤红斑
3.以诱发感染为主的应激 一些应激因素如寒冷、有害气体过多等常引起免疫功能
下降,一些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
等大量繁殖,引起相应疾病。
4.胃溃疡型 猪受应激刺激,引起胃泌素分泌旺盛,形成自体消化,导致胃黏膜发
生糜烂和溃疡。急性病例易呕吐,其胃内容物带血,粪便呈煤焦油状。有的胃内大出血,
病猪体温下降,黏膜和体表苍白,突然死亡。慢性病例食欲不振,体弱,行动迟钝,有
时腹痛,弓背伏地,排暗褐色粪便。若胃壁穿孔,则继发腹膜炎而亡。
【病理变化】猪急性应激综合征主要影响肉品品质。大约 60%~70%的应激猪死后
可见 PSE 肉,猪肉色泽灰白,质地松软,缺乏弹性,切面多汁。组织学检查,肌纤维变
粗,横纹消失,肌纤维分离,甚至坏死。其他实质器官一般无眼观变化。
肌肉的组织变化具有指标性意义。PSE 肉苍白的形成,一是由于肌红蛋白含量少,
二是由于宰后 pH 值迅速下降,致使肌红蛋白氧化为变性肌红蛋白,另外可溶于水的肌
红蛋白随渗出水而流失,使肌肉色泽苍白。镜下可见肌纤维水肿、变性,腿肌坏死、猪
急性背肌坏死和水猪肉中,可见到坏死和炎性变化,肌肉内部可出现 “巨纤维”,其
纤维粗大,排列疏松,有的发生断裂。纤维内容物浓缩并与肌内膜分离,白肌纤维量大,
红肌纤维量少。由于肌肉蛋白的变性,使肌肉蛋白系水力下降,肌肉汁液渗出。肉温上
升和 pH 值下降可使肌膜变性、崩解,组织脆弱,致密性下降,导致肌肉柔软和切面松
散。
血液乳酸和丙酮酸的含量均升高。乳酸含量可高达 27.75~33.3 mmol/L,甚至达 47.18
mmol/L,正常值低于 11.1 mmol/L。血液 pH 可从正常的 7.4 降至 7.0 以下,动脉血中
的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的消耗增加,比正常多 2~3 倍,血糖升高。血清钾、磷和离子
钙水平升高,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活性升高。
【诊断】
急性应激综合征,根据病史,急性休克样症状以及肌肉颤抖和体温迅速升高,心动
过速和肌肉僵硬等症状作出诊断。应注意与猪的其他突然死亡加以区别,如热射病、产
后低钙、维生素 E 和硒缺乏引起的桑葚心及仔猪恶性口蹄疫等,可从病史、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病理特征以及防治措施的效果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
对慢性应激以诱发感染为主的应激问题,主要是在诊断过程中对条件性疾病要查找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