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图解猪病防治
P. 150
(6)因缺水而引起的盐中毒,在补充饮水时要慢慢给予。
【预防】饲料中的食盐用量应按规定添加,并充分搅拌均匀,保证自由饮水。我国
仔猪、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中食盐含量的卫生标准为 0.15%~0.5%,当日粮配合中使
用富含食盐的原料(如鱼粉等)时,应将其食盐含量计算在内,以使配合饲料中食盐含量
(以风干物质计算)不超过 0.5%。
单元三 铜中毒
动物因一次摄入大剂量含铜化合物,或长期食入含过量铜的饲料或饮水,引起腹痛、
腹泻、肝功能异常和溶血危象,称为铜中毒。
【病因】铜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铜又会对机体构成危害。猪对每千克
饲料中铜的需要量为 5~l0mg,饲料中铜含量在 125~250mg/kg 时,达到猪的耐受量,计
量稍有不准或混合不匀就会造成中毒。另外,铜和钼在体内具有拮抗作用,当饲料中钼
缺乏时,低水平的铜也可引起猪铜中毒。一般认为,饲料中适宜的铜钼比为 3.5~4.5:1。
当一次性误食或注射大剂量可溶性铜盐;饮用含铜浓度较高的饮水;缺铜地区经饲料补
充过量铜制剂,且未能研细、拌均等因素都可引起动物铜中毒。铜盐具有腐蚀性,过量
摄入时对胃肠黏膜产生直接刺激作用,引起急性胃肠炎、腹痛、腹泻。高浓度铜在血浆
中可直接与红细胞表面蛋白质作用,引起红细胞膜变性、溶血。肝脏是铜的主要贮存器
官,大量铜聚集在肝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及细胞质内,使亚细胞结构损伤。当肝脏从
血液中吸收的铜超过其最大贮铜能力时,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而使肝功能异常,导致肝
细胞变性、坏死,并使肝脏排铜发生障碍,造成血铜迅速升高,引起动物爆发式溶血而
死亡。爆发溶血时,肾铜浓度增加,肾小管被血红蛋白阻塞,造成肾小管和肾小球坏死,
发生肾衰竭。
【症状】
(1)急性中毒。病猪出现呕吐,粪及呕吐物中含有绿色甚至深绿色黏液,大量流涎,
腹泻,剧烈腹痛,呼吸增快,脉搏频速,病至后期体温下降、可在 24~48h 内出现虚脱、
休克死亡。
(2)慢性中毒。临床上分三个阶段:早期是铜在体内积累阶段,除肝、肾铜含量大幅
度升高、体增重减慢外,临床症状不明显。中期溶血危象前阶段,肝脏功能明显异常,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精氨酸酶(ARG)和山梨醇脱氨酶(SDH)活性迅速升
高,血浆铜浓度升高,精神、食欲有轻微变化。后期为溶血危象阶段,表现为烦渴,呼
吸困难,食欲下降,消瘦,大便稀薄、粪呈黑绿色,有时出现呕吐,喜卧。全身发痒、
发红,皮肤角化不全。血液呈酱油色,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血细胞比容(PCV)显著下
降。血浆铜浓度急剧升高 1~7 倍。贫血,可视黏膜轻度黄疸,有血红蛋白尿,虚弱,后
期个别猪只死亡。
【病理变化】
(1)急性中毒。胃肠炎明显,主要表现为消化道黏膜糜烂和溃疡,呕吐,粪便及
胃内食物呈绿色或深绿色。胸、腹腔黄染并积有红色液体。膀胱黏膜出血,内有红色至
红褐色尿液。(图 5-5,图 5-6)
(2)慢性中毒。主要病理变化在肝、肾。表现为肝肿大一倍以上、黄染,质地较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