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图解猪病防治
P. 161

酶阴性,耐热DNA酶、酯酶及透明质酸酶阳性,甘露醇和羟基丁酮阴性。猪葡萄球菌可

               以分为有毒力型和无毒力型两种菌株,这两种类型可同时存在于猪的皮肤上。毒力型菌
               株产生的表皮脱落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因子。(图5-20)
                    猪葡萄球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尘埃、干燥的脓血中能存活几个月,加热
               80℃30min才能杀死。对龙胆紫、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敏感,但易产生耐药菌株。
























                    图5-27  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镜检

                    【流行病学】
                    易感性  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和断奶后不久的仔猪。

                    传染源  病猪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猪葡萄球菌通常存在于猪舍地面、空气或
               健康猪的皮肤、鼻黏膜、眼结膜及母猪的阴道中。
                    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皮肤损伤感染。仔猪间的相互啃咬、断尾、断脐、打耳号、
               产床粗糙不平会引起皮肤损伤;母猪疥螨严重时把疥螨传播给仔猪引起皮肤损伤;密闭
               舍饲养条件下,猪舍光照不足,皮肤抵抗力差等因素都会促进本病的发生。

                    流行特点  本病多散发,也可呈流行性,这主要取决于母猪是否有免疫力。通常在
               无免疫力的猪群引入带菌动物后发生,并常常连续感染几窝由没有免疫力的母猪所生的
               仔猪。将没有免疫力的母猪引入被感染的猪舍,其所生仔猪很容易受到感染而发病。仔
               猪病死率达 70%。

                    【临床症状】哺乳仔猪渗出性皮炎最早可见于产后 7 日龄的仔猪,而 15~20 日龄发
               病率最高。开始时皮肤渗出物增多,肤色呈红或铜色。在腋下和肋部出现薄的、灰棕色
               片状渗出物,经 3~5 天扩展到全身各处,其颜色很快变暗并富含脂质。触摸病猪皮肤温
               度增高,被毛粗乱,渗出物直连到眼睫毛上,并可出现口腔溃疡,蹄球部角质脱落。病
               猪食欲不振和脱水,发病严重的仔猪体重迅速减轻,并在 24 小时内死亡;通常在 3~10d

               内死亡。病猪不表现搔痒,发热也不常见。同窝仔猪发病的严重程度不同。耐过猪生长
               变慢。(图 5-21,图 5-22,图 5-23,图 5-24)









                                                           160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