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2 - 图解猪病防治
P. 162

图 5-21 体表棕色渗出物                    图 5-22 体表棕色渗出物





















                    图 5-23 体表棕色渗出物                图 5-24 体表棕色渗出物
                  【病理变化】早期病变包括皮肤变红和出现清亮的渗出物,轻刮腹部的皮肤即可剥
               离。早期病变常出现于口、眼、耳周围及腹部,较晚的病例由于泥土和粪便粘在感染皮
               肤上而致病猪覆盖一层厚的、棕色、油腻并有臭味的痂皮,在恢复期,皮肤变干并结痂。
               死亡猪尸体脱水并消瘦。外周淋巴结通常水肿或肿大。在肾的髓质切面中可见尿酸盐结
               晶,在肾盂中常有粘液或结晶物质聚积,并可能出现肾炎。

                    【诊断】通常依据临床症状即可作出诊断。病猪不发热,无搔痒,病变全身化,以

               及同一窝仔猪外观表现的严重程度不同,这些都是该病的特征。
                    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涂片镜检、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以及动物接种试验等。
                    【防制】

                    1.治疗  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严重感染时治疗效果不佳。应用抗菌药物配合皮质激
               素注射治疗效果好。青霉素、林可霉素、恩诺沙星对猪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体
               表治疗可用 45℃的 0.1%高锰酸钾溶液、氯己定、百毒杀等消毒药液浸泡,或用碘伏喷
               涂以清除体表感染;脱水病猪,可口服电解质进行补液。

                    2.预防  用分离于发病猪场的菌株制成自家菌苗对产前4周和2周的母猪进行注射,
               对新生仔猪有保护作用。
                    在管理上,应从加强环境卫生、控制母猪疥螨感染、减少仔猪创伤感染三方面入手。
               及时治疗母猪和仔猪的局部损伤,有助于预防本病。
                    附:其他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161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