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图解猪病防治
P. 75
图 2-62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革兰氏染色)
【流行病学】
易感性不同年龄的猪都有易感性,以幼猪的易感性最高,病变最明显。
1 周龄的仔猪感染后引起原发性肺炎,并可导致全窝仔猪死亡,发病率一般随年龄
增长而下降。
1 月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常在数周后发生鼻炎,并引起鼻甲骨萎缩。
断奶后仔猪感染,一般只产生轻微的病理变化,有的只有组织学变化,有的病例会
发生严重的病理变化。
品种不同的猪,易感性也有差异,国内土种猪较少发病。
传染源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他带菌动物如犬、猫、家畜(禽)、兔、
鼠、狐及人均可带菌,引起鼻炎、支气管肺炎等,因此也能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病猪和带菌猪通过接触经呼吸道传染仔猪。
流行特点本病在猪群中传播比较缓慢,多为散发或地方流行性。任何一种营养成分
缺乏,不同日龄的猪混合饲养,拥挤,过冷,过热,空气污浊,通风不良,长期饲喂粉
料等饲养方式以及遗传因素等均能促进 AR 的发生。
【临床症状】AR 早期临床症状,多见于 6~8 周龄仔猪。表现鼻炎,打喷嚏、流鼻
涕和吸气困难。流涕为浆液、黏液脓性渗出物,个别猪因强烈喷嚏而发生鼻衄。病猪常
因鼻炎刺激黏膜而表现不安,如摇头、拱地、搔抓或摩擦鼻部直至出血。圈栏、地面和
墙壁上布满血迹。发病严重猪群可见患猪两鼻孔出血不止,形成两条血线,吸气时鼻孔
开张,发出鼾声,严重的张口呼吸。由于鼻泪管阻塞,泪液增多,在眼内眦下皮肤上形
成弯月形湿润区,被尘土沾污后黏结成黑色痕迹,称为“泪斑”。
继鼻炎后常出现鼻甲骨萎缩,致使鼻梁和面部变形,这是 AR 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图
2-63,图 2-64,图 2-65,图 2-66)。如两侧鼻甲骨病理损伤相同时,外观可见鼻短缩,
此时因皮肤和皮下组织正常发育,使鼻盘正后部皮肤形成较深的皱褶;若一侧鼻甲骨萎
缩严重,则使鼻弯向同一侧;鼻甲骨萎缩,额窦不能正常发育,使两眼间宽度变小和头
部轮廓变形。病猪体温、精神、食欲及粪便等一般正常,但生长停滞,有的成为僵猪。
鼻甲骨萎缩与猪感染时的周龄、是否发生重复感染以及其他应激因素有非常密切的
关系。如周龄越小,感染后出现鼻甲骨萎缩的可能性就越大,表现越严重。一次感染后,
若无发生重复或混合感染,萎缩的鼻甲骨可以再生。有的鼻炎延及筛骨板,则感染可经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