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图解猪病防治
P. 70
图 2-42 副猪嗜血杆菌(革兰氏染色) 图 2-43 副猪嗜血杆菌(脑组织触片,美兰
染色)
【流行病学】
易感性 本病只发生于猪,从 2 周龄到 4 月龄的猪均易感,多见于 5~8 周龄的保育
猪,尤其是断奶后 10d 左右的猪。发病率一般在 10~15%,病死率可达 50%。在新发病
的猪场,可能导致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年龄范围也显著增宽。
传染源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该细菌寄生在健康猪的鼻腔、扁桃体、气
管等部位,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猪的相互接触传播,经消化道也可感染。
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与环境应激有关,如气候变化、饲料或饮水供应不足、运输
等。猪发生支原体肺炎、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等
时,副猪嗜血杆菌的存在可加剧疾病的临诊表现,即呈现继发或混合感染。
【临床症状】高度健康的猪群,感染后发病很快,接触病原后几天内就发病。临床
症状取决于炎性损伤的部位,包括发热、食欲不振、厌食、消瘦、被毛粗乱、反应迟钝、
咳嗽、呼吸困难、疼痛(尖叫)、关节肿胀、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视黏膜发绀、
侧卧,随之可能死亡(图2-44,图2-45,图2-46,图2-47,图2-48,图2-49,图2-50,图
2-50,图2-51)。急性感染后可能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
图2-44 病猪关节肿胀 图2-45 病猪跗关节肿胀
69